-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镇江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资料图:龙眼丰收,果农笑逐颜开。

野生稻原位保护区

在希望的田野上,无人收割机正在“辛勤劳动”。

工人在制作陶瓷产品。
这里是全国学雷锋标兵、朱伯儒将军的故里,这里是有“植物熊猫”美誉的野生稻面积最大、保护最好、种性最原始的区域,这里是龙眼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这里是产粮大镇,这里是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将军故里荡春风
镇江镇镇江村委会荷村是全国学雷锋标兵、朱伯儒将军的故乡。采访中,朱将军无偿让出祖屋地兴建环村路的故事感人至深,令人赞叹。2008年,一贯热心家乡建设的朱将军争取了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加上老板、村民自愿捐款,筹集了一笔资金,牵头兴建1.8公里的硬底化村道。当时一小段路要经过一名村民的宅基地,可是该村民不同意捐地。于是,朱将军决定将自己的宅基地让出。当时很多亲人、村干部、村民认为这是“风水宝地”,劝他不要这样做。但是,做了无数好事、吃亏事的朱伯儒,不听“劝告”,献出了70多平方米土地,使环村路顺利建成。虽然拐了一个弯,但是使问题迎刃而解。需要添上一笔的是:朱将军的宅基地共140平方米,让出了70多平方米后,只剩下60多平方米。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朱将军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他倡导的“炭火精神”:燃烧自己,温暖别人。如今,村民每次经过这段路都感慨万千,赞叹不已!
在朱将军的故乡,有很多村民学习朱将军,弘扬雷锋精神的事迹。2008年以来,该村委会陆续修了5公里的乡村道路和环村路。和朱伯儒同村的朱旺昌主动无偿承担了义务绿化、美化、维护村道的任务。他精心培育苗木、花草,起早摸黑,不辞劳苦地种植。一批热心村民也加入了朱旺昌的行列,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在硬底化道路的两旁种上了树木、花草。朱旺昌还自费购买了一辆三轮车、一台水泵,每天都骑车出来义务劳动,给树木、花草浇水、松土、除草、修枝、施肥和维护道路等。更难能可贵的是,从年逾花甲开始,一直默默无闻地奉献了16年,在当地被传为美谈。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朱老汉无怨无悔,乐此不疲。他说:只要身体允许,都将继续坚持下去。村民们都称赞他是学习朱伯儒的好榜样,是村里的活雷锋。
村委会书记朱明业说,朱旺昌老汉的善举,是该村委会学习朱伯儒,甘当雷锋式村民的缩影。村委会在兴建新时代广场时,有10户村民无偿捐献了菜地、自留地2.6亩,使广场从6亩扩大到8.6亩。还有,参加志愿者活动、义务植树、扶持特困户、特困生等先进事迹,更是俯拾皆是,蔚然成风。
田园风光令人醉
车子进入镇江镇境内,窗外的景色定格在一个“绿”字上,绿油油的水稻生机勃勃,珍贵的野生稻迎风摇曳,如伞如盖的龙眼树枝繁叶茂,这幅五彩斑斓、如梦如幻的壮丽画卷,是镇江镇巩固农业大镇、迈向农业强镇的大手笔之作,令人欣喜,令人振奋!
镇江镇地处高州市西南部,鉴江河畔,河渠纵横,水网密布,是典型的平原水乡。耕地面积达3.92万亩,名列高州市第二位。土地肥沃,盛产水稻,是该市有名的产粮大镇。近年来,该镇坚定不移地履行政治责任,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全力以赴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使粮食生产实现了“面积稳定,管理科学,年年丰收,提质增效”。去年,全镇水稻播种面积5.6万亩,总产量3.05万吨,总产值8905.4万元,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荣获茂名市粮食生产、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先进集体称号。
值得一提的是,镇江镇已成为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这个产业园由广东荔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牵头实施,投入了2500万元,集约土地5000多亩,目标是将镇江打造成为高产量、高质量、高价值含量的新一代“粮仓”。为此,该公司配备了无人驾驶水稻插秧机、无人驾驶水稻收割机、无人驾驶水稻粮量穴直播机等一大批现代化设备。同时,通过建设农业信息平台,实时动态监控禾苗生长、病虫害等情况,并在该市率先推广精量旱直播、水稻激光平地等数字农业技术,节省人工成本70%以上。目前,产业园已构建了“良种、良法、良田、良态”一体化生产模式,提升了对种植环节与关键点的全面信息化把控,给丝苗米生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奥运农业,镇江龙眼”是镇江镇现代农业浓墨重彩挥就的“大块文章”。该镇地势平坦,土壤富含硒等微量元素,土地肥沃,气候多样,生态良好,高质量发展龙眼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全镇龙眼面积达1.3万亩,以种植储良、石硖为主,实现了品种名优化。还引进培育了早熟、晚熟龙眼2000多亩,一级果品价格高于正造龙眼价格的40%。但是,依然受到购销商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去年,全镇龙眼产量达1.95万吨,产值达3.95亿元,已成为高州市西部龙眼的主产区之一。目前,该镇拥有龙眼产业省级和茂名市级龙头企业3家,龙眼种植专业合作社4家,注册了“龙眼君”“鉴河”等商标,其中建国生态园农业公司、鉴河生态农业公司生产的龙眼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该镇党委和政府决心进一步擦亮“奥运农业,镇江龙眼”的特色名片,做长做强龙眼产业链,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使龙眼成为广大农民的“幸福果”“致富果”。
采访镇江镇的农业,该镇拥有的野生稻是必须饱蘸笔墨描绘的精彩篇章。野生稻是国家二级植物的渐危种,拥有“植物熊猫”的美誉。1997年11月,中国科学院的两位博士在镇江镇发现了四片野生稻分布点。后来,经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等机构鉴定,这种野生稻属中国濒临消失的“不归家”物种类型,当地群众称为“水鬼禾”。镇江镇连片野生稻面积共260亩,只要分布在大岭村、朋山村、那射村和福石村的五条小河边和浅河床上,是全国普通野生稻面积最大、保护最好、种性最原始的区域。为了保护这批“国宝”,镇江镇分别建设了大岭、朋山、谭碌野生稻原位保护区,以加强保护、监测和利用。
(茂名晚报通讯员毛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