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进豆腐里的爱


■刘雪峰
  周末闲暇之余,我独自一人坐在窗台上读着汪曾祺老先生的散文名篇《豆腐》,瞬间勾起我儿时许多有关豆腐的记忆。从小到大,豆腐那独特的味道,一直都是家的味道,这种味蕾上浓浓的爱,是任何的山珍海味所不能比的。即便时光流转,它也宛如岁月深处的一瓣心香,让我温暖回味,念念不忘。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在农村如果能够隔三岔五吃上一顿豆腐,已经算是改善生活了。曾记得每逢圩日,邻村那位长得高大、黝黑的刘三叔总是挑一肩颤巍巍的热豆腐,竹扁悠悠地来到村口的时候,马上拉高嗓门:“豆——腐——,卖豆腐呦!”远远就听到洪亮而悠长叫卖声的父亲手里拿着大碗,三步并作两步跟上喊道:“三叔,给我5毛钱豆腐。”
  豆腐买回来后,父亲亲自下厨,我负责生火,先把铁锅里面的油烧热,然后,父亲一手拿着正方体的豆腐,一手用菜刀就把巴掌上的豆腐切成块,然后小心翼翼放进铁锅里,慢慢地煎,父亲不时还在锅周边添了点油,豆腐立即起着一个个气泡,发出“嗞嗞”的响声,顿时香味四溢,我眼疾手快夹上一块塞进嘴里,这时嘴里还发出“呼哧呼哧”的响声,烫得眼泪汪汪。大家都笑我贪吃,母亲用筷子敲敲我的手。父亲却笑盈盈地说:“孩子要记住,心急可吃不了热豆腐啊!就像你做什么事也都不能够操之过急。”
  在我印象中,一到夏天,小葱拌豆腐这道菜就成了父亲的最爱。父亲把豆腐切成小方块,撒上葱花和盐搅拌几下,只见大碗里豆腐白白嫩嫩,小葱青翠欲滴,香气逼人,此时,我便依偎在父亲怀里问父亲:“爸,你为什么那么喜欢吃豆腐,而不喜欢吃肉呢?”“豆腐又嫩又滑,营养价值高。”父亲微笑着说。在一旁的母亲只是轻轻地摇着头叹气,唉……此刻,父亲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这道菜不仅好吃,而且我们做人就要像这盘小葱拌豆腐那样,简简单单,清清白白,不能有任何污点,要成为一个善良的,守本分的好人!”那时还小,对于父亲说的话我似懂非懂。
  岁月悠悠,随着我年龄的增长,从母亲那里得知,父亲原来那么喜欢吃豆腐,那是当时家里穷,5毛钱豆腐可以吃饱一顿饭,知道我们正在长身体,要把肉留给我们吃。
  现在我们三兄妹出来工作了,生活条件比以前好多了,我家餐桌上依然少不了我们百吃不厌的豆腐这道家常菜,三五天都会弄一次。父亲也年纪大,有许多东西嚼不动了,我就做他喜欢的各种各样豆腐美食。在去年父亲住院的时候,医生说:“要吃饱饭,营养要均衡,身体才能恢复得快。”但我见到父亲憔悴不已又茶饭不思的样子,着实心疼。我心生一计,亲自掌勺为父亲做他喜欢的酿豆腐。于是,我匆忙到商场买回豆腐、三分肥七分瘦的猪肉和一些木耳,首先把猪肉、木耳洗干净后剁碎,接着把半个巴掌大小的豆腐对角切开,变成两块三角形豆腐块,然后把肥瘦相间的猪肉和木耳剁成的馅儿酿入豆腐里面,最后把做好的豆腐酿放进铁镬里煎,由浅白到米黄,再由米黄煎成金黄色便起锅。当父亲吃着我亲手做的滚烫的、香喷喷的豆腐酿时,他那张眉头紧锁的苦瓜脸终于舒展开来,嘴角上扬着,这时一种巨大的满足感从父亲的心底里升起来。
  那一方方清白软濡的豆腐,在淡淡的生活中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那一块块方方正正的豆腐,滋润着厚重一生的爱早已融入了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