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欠债要卖房

法院善意文明执行修补父子“裂痕”


  茂名晚报讯记者池榕通讯员谢冠海 周荣富近日,化州法院执结了一起排除妨害纠纷案件。该案特殊之处是申请人作为父亲申请强制执行要求唯一儿子、儿媳搬离自家房屋。原本剑拔弩张的父子关系,因法官善意文明执行而重修旧好。
  申请执行人王某甲与妻子张某在化州某镇建设一幢五层房屋,房屋产权登记在张某名下,儿子王某乙结婚后与妻子杨某也居住在该房屋第三层。前几年,张某因患重病住院治疗而欠下一大笔钱。王某、张某无力偿还,于是拟将该房屋出售还债,但遭到儿子王某乙和儿媳杨某拒绝,二人不愿意搬出导致房屋无法出售。自此,父子关系降至冰点,王某乙扬言王某甲敢卖房屋就断绝“父子”关系。双方多次协商无果后,王某甲、张某将儿子、儿媳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决王某乙、杨某搬离该房屋。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原告对涉案房屋享有所有权,依法对房屋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于是支持了王某甲、张某的主张。判决生效后,王某乙、杨某拒绝履行,王某甲、张某遂向化州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化州法院立案后,王某乙、杨某态度恶劣,拒绝搬出,多次表态“敢让我搬走,就不给二老养老送终”、“人在房在”。执行法官考虑到该案涉及老人(申请人年龄超60岁)及父子亲情,强制执行可能导致激化父子矛盾,还可能衍生赡养纠纷等后续问题,于是制定了严密的执行方案,采取多管齐下推进案件执行。一方面,执行人员了解到王某乙做点小生意,于是对他进行预处罚,并冻结了他的账户,做好了拘留的准备。另一方面,执行法官通过电话、面对面等方式与王某乙进行了沟通,进行亲情劝导,释法引导,明理疏导。
  执行法官从讲解法律、打感情牌,换位思考等多处入手,不厌其烦劝导王某乙。最终,王某乙思想上有所触动,双方的心结被打开。很快,王某乙夫妻俩就将从父母房屋中搬出来,案件顺利执行完毕。
  执行当天,在执行现场,热泪盈眶的王某甲紧紧握住执行法官的手,连连称谢,“想不到我们父子还能和好,十分感谢化州法院法官。”当王某乙自行搬离物品后,夫妻俩还细致打扫卫生。“把房子干净点,让人看房卖个好价钱。”“法官,请放心,我会和父母一起面对困难的。”王某乙这样对执行法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