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电白区霞洞镇大村村红白理事会
“白”除陈规陋习 “红”扬文明乡风

宣讲现场。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吴云杰摄

扫一扫 看视频
茂名晚报讯 记者宁钰燕“近年来,一些农村的红白喜事规模越来越大,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增加了村民的负担······”走进电白区霞洞镇大村村党群服务中心,便看到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文魁正在开展“‘红白理事会’理出好乡风”的主题宣讲,数十名村民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讲。
近年来,为破除大村村的陈规陋习,提高村民的文明健康意识,弘扬文明乡风,大村村以红白理事会为抓手,实行制度严格化、管理人性化,不断推行移风易俗工作,与村民共同打造文明、和谐、绿色的乡村新貌。
两级红白理事会,法治、自治、德治相结合
大村村作为行政村,下设14条自然村。管辖的村庄数量之多,村与村之间风俗人情各不相同,要推行移风易俗工作,村委会必须发挥好“主心骨”作用,制标准、定奖惩,以点带面,分层实施,有序推动。
目前,大村村经村民代表大会推选,以王文魁为组长,党总支部副书记和其他村委干部共同组成了村委红白理事会。经上级指导和村委会研究,结合民意,村委红白理事会制定了《红白理事会章程》,统一红白喜事办理标准,积极为村民的婚丧嫁娶提供帮办服务。同时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共同将移风易俗相关细则写入村规民约,以制度化建设,有序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开展。此外,为了规范化管理,每个村委理事会成员各自负责2条自然村的日常红白事务,提升管理效率。
乡村治理的最终落脚点还需回到村民自治,让村民做好“主人翁”角色。大村村下设的14条自然村,皆成立了村红白理事会,成员由村内有威信者、德高望重者、五老人员等人组成。日常村民需要办红白之事,先将办事缘由、办宴流程、规模等向村里的红白理事会报备,再由后者报给村委理事会挂村干部处理。若遇重大事项,则由村委红白理事会开会讨论决定,审慎处理。
此外,为了提高村民移风易俗的积极性,以德化人,村民家中若完成了白事简办,村委会则会发放500元作为慰问金。据了解,该项工作已持续了3年。
有人员、有章程、有办理流程及标准,软硬兼施,法治、自治、德治有机融合,如今,文明乡风已传入大村村的百户千家。
夯实宣传阵地,发挥引领作用
“长坡村村民小组长的大儿子前几年结婚花了6万多的彩礼、宴请了30多桌。但经过这些年移风易俗工作的宣传,最近他的小儿子结婚彩礼只花了8千多,只打算宴请10桌客人。”王文魁高兴地说道。
为扩大移风易俗观念的传播范围,村两委、两级红白理事会作为宣传主力,将移风易俗工作作为村委的日常事务,积极宣传,狠抓落实。大村村以村民小组长微信群通知、入户宣传、开村民“板凳会”、五级网格员网格走访、村内公告栏张贴倡议书、开展主题宣讲会等各种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每家每户对移风易俗内容应知应会。
不仅如此,为给村民做好示范,从自身做起,大村村从村支部书记、村委会干部、村理事会成员到村民小组长、党员、公职人员、村里德高望重的人纷纷做好带头示范作用,自觉践行文明的婚丧嫁娶理念,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由典型推行到大众,由干部推及到村民,大村村的移风易俗工作逐层深入。
如今的大村村,为彩礼东借西凑的人少了,办简易婚礼的人多了;偷葬乱葬的人少了,火化、简单祭祀的人多了;大摆排场的人少了,务实的人多了……“现在大家都量力而为,不管是条件好的还是条件一般的村民,大家的办事标准都是统一的了,去除了攀比、自卑的心理,乡风都和谐了很多。”王文魁很高兴如今乡村面貌的改变。
大村村的移风易俗工作仍在狠抓不懈,王文魁表示,未来继续商量探讨,征求村民的意见、举行村民大会,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并增加宣传渠道,通过张贴公告、发布表彰正面事例,树立典型,同时细化移风易俗标准,纳入积分制,鼓励更多村民自觉遵守乡规民约,助推乡风文明建设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