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宅变身展馆 以书诗画印惠泽乡里

信宜一民宅每月开放两日展出知名书法家李德盛作品


松风书斋

参观李德盛书法作品展。

参观李德盛雕刻的印章拓片。

纪念馆里陈列着李德盛生前使用过的乐器。

扫一扫看视频

文/茂名晚报记者李光耀 图/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甘杨松

  旧街,是信宜市东镇的商业旺地,在最热闹的中心位置一小楼却没作商用,开辟为“松风书斋”,展出信宜知名书法家李德盛的书画作品,每月固定在第二第四个周日对公众开放参观学习。记者闻讯后即前往参观采访。

李德盛:信宜书画界名人
  小楼位于旧街近大木垌桥头处。廊前有一块“松风美术工艺”的牌子,下有“李德盛1978年创办的工作室”字样。可知,这家人在此居住至少46年。大门门额上是“松风书斋”,有联为“清风传世雅气遣怀”,有着厚重的文化气息。走进狭长的楼内,里面干净明亮,墙上挂着的是一幅幅书法作品,作品署名为“松风”。
  广东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茂名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信宜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信宜市老年大学书法班班长邓平向记者介绍说,“松风”是信宜知名书法家李德盛的笔名,此处是李德盛当年生活工作的地方,目前一楼二楼展出的书画作品是李德盛先生所作,三楼展出的书法作品是其儿子李保龙所作。
  记者从李德盛先生的生平简介中得知,李德盛(1920-2002)幼年受曾祖父(地方书画名流)的熏陶,勤工俭学,酷爱书画艺术。求学时期拜岭南书画名家张永祥学习国画山水、花卉。书法先后临写《勤礼碑》《张猛龙》《玄秘塔》《兰亭序》《多宝塔》《史晨碑》等碑帖。青年时毕业于香港南国动画艺术学院。
  民国时期,青年李德盛曾任高州第一行政专员公署秘书,兼任高州府《民力日报》总编。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信宜县属雕刻厂、文具厂、玉雕厂、印刷厂等单位工作,曾任技术及美术设计师。后任广东广播电视大学88级《汉语言文学》教学班《书法》课程兼职教师,淮海书法艺术学校导师,《现代书画家》报社特约记者。
  李德盛有着众多头衔: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广东省分会会员,中华钢笔、圆珠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毛笔书法研究会会员,中国福建柘荣书画研究会会员,现代民族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硬笔书法家协会荣誉会员,中国亚细亚艺术研究院中外书画鉴赏家,云雅轩艺社特约书法家等。他曾任信宜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信宜中华诗词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信宜县第三、四届委员会委员。
  据介绍,李德盛的作品先后入选全国多本书法专集,并在国内外展出。从事书画研究四十余年,早期版画作品《山地运输》入选全国展览,获奖后送民主德国及匈牙利展览;后期致力书艺,在毛笔、硬笔、金石篆刻上均有一定造诣。在全国性及国际性的书法大赛中多次获大奖。他的书法作品入编《中国硬笔书法家辞典》《钢笔书法作品精选》《圆珠笔字帖》等20余种书籍;1991年,他的专著《松风楷书》字帖,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李德盛先生以一生的精力投入到当地的文化建设之中,为信宜的文化发展作出了不凡贡献。
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记者浏览一遍宅中所展物品发现,李德盛书法、画作、诗歌、印章等作品都有展示,还有他曾经用过的扬琴、小提琴、琵琶三样乐器。可知其是一位书画琴棋都精通的全才型人物。书法作品有多种字体,内容以古诗词、名句为主。展出的诗歌有30多首,内容包罗万象,有吟花草、游地方美景的,有歌颂国家的伟大变化的。
每月两天向公众开放
  陈姐是李家媳妇的好友,李保龙将自家房子的钥匙交由她管理,每月的第二、第四个周日,开门接受市民参观。据了解,前来参观的多是信宜市的书法爱好者,也有些家长带着小朋友前来,接受书法的熏陶。
  记者目测,小楼是狭长型结构,占地约100平方米,楼高五层。陈姐介绍说,房子原是一间的泥砖房,1953年由李德盛购买,1980年拆旧建新为四层。2014年,李保龙再次拆旧建新成现在这个样子。2023年4月,这里就变身成公益性书画展馆。
  参观完一楼二楼书画展后,记者走上三楼。三楼展出的书画作品以李保龙的为主。陈姐带着记者一边参观一边作介绍说,李保龙先生自幼跟随父亲学习琴棋书画,在书画及乐器上都有一定造诣,还曾在粤剧轩工作过8年,会演奏多种乐器。后从商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对信宜书法文化界十分慷慨支持。李保龙目前是信宜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澳门书法院副院长,为信宜、澳门两地的书法交流牵线搭桥。前年的澳门信宜两地书法展在澳门举办,去年4月两地书法展在信宜举办就是他作出了积极付出。他还有着多个全国性、本省及广州市书法协会的任职的头衔。
  记者发现,李保龙有些书法作品的内容与其父亲的一样,如《陋室铭》这些古名篇,更多的作品内容与时俱进,书写了当年国家大事。如中国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时所写的任永安所作的诗:“扶贫报捷喜歌传,山水欢腾著美篇。僻壤田园春日至,穷乡远近暖风连。物流货转繁荣创,商贸往来兴旺延。沥血为民谋福祉,履行使命赤心坚。”还有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题的160字的诗词等。
  李保龙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称,他是在父亲的琴棋书画熏陶中长大的。一直对书画艺术有着深厚的感情。20世纪80年代,他因工作关系迁居佛山南海,虽长时间在外,仍关心信宜的书法文化的发展。2014年建了新房后,他就想到父亲将毕生精力倾注在书画艺术上,为让更多人学习了解书画艺术,也同时是为了纪念父亲,他就把房子布置成了书画展馆,每月有两天对公众开放。
  他表示,书画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愿书法爱好者能从中学到中华书法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