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市第一水质净化厂二期正式投入运行
全过程除臭,日处理污水9.9万吨

好氧区气泡翻腾,微生物在进行吸附降解,几乎无异味。

处理后的污水透明清澈,奔赴河流。 通讯员茂健摄
茂名晚报讯记者池榕通讯员茂健“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1月11日,茂名晚报记者走进茂名市第一水质净化厂二期厂区,大门口挂着的横幅格外醒目。行走在厂区只见蓝天白云、环境清幽,几乎闻不到什么异味,没有印象中的污水臭气,实在让人惊叹。
记者从市住建部门了解到,茂名市第一水质厂二期扩建工程是我市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的重点民生建设项目,已于2023年12月底正式投入运行。二期厂区采用“bardenpho工艺+高效沉淀池+深床滤池”的工艺处理污水,设计出厂水质指标达到一级A标准,日处理污水可达9.9万吨。二期投产后,一、二期日处理污水总规模达到20万吨。
在生物池,好氧区气泡翻腾,各种微生物在吸附降解污染物,其中厌氧区和缺氧区是全封闭状态,记者闻不到什么臭味。二期厂区的沉淀池是长方形的,与一期的圆形不同。“这样设计虽然设备维护难度大,但是占地面积小,可以降低建设成本。”市第一水质净化厂专职副书记、环保工程师梁建辉告诉记者。在污泥脱水间,一间间玻璃屋把巨大的设备封闭起来,只要一关上门,这些“除臭罩”就会发挥作用,污泥的臭味就无法“逃”出来。污泥经过浓缩、脱水处理后会运到有资质的污泥处置单位进行二次加工利用。“处理后可以用来焚烧发电、堆肥、水泥添加料,也可以用来制砖等无害化综合利用。”
经过多道工艺处理后,浊水早已变清流,从蓝色底砖的出水口里缓缓流出,像奔赴新生般汇入河流。记者在数据采集系统里看到,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其中总磷0.2mg/L,总氮9.15mg/L分别优于标准值的0.4mg/L和15mg/L。
梁建辉向记者介绍说,二期厂区采取改良的工艺后,具有良好的脱氮效果,减少外加碳源量,混合液回流比小,耗能低,运行费用少等优点。工艺全程还采用了全过程除臭系统,厌氧区、缺氧区全封闭,内设生物除臭,能最大程度减少臭气对周边环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