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馆镇打造土特产步行街

三方共建 做好“土特产”文章


土特产步行街人气旺盛。茂名晚报通讯员黄林明摄

  茂名晚报讯记者陈琴通讯员黄林明 邱秋梅2023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茂名高州市根子镇实地考察时强调:“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近日,茂南区公馆镇在镇政府的指导下,由爱心企业提供场所及设施,各村经济合作联社纷纷拿出各自的土特产,共同打造出一条富有特色的土特产步行街,为当地土特产提供了一个展示和销售的平台,同时也改变了以往道路脏乱差、乱摆卖的情况,深受周边群众欢迎。

  土特产步行街人气旺盛
  1月10日上午9点半左右,公馆镇土特产步行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在一条长百余米,宽约14米的街道上,设置了60个摊位,统一摊位样式,免费向群众开放。这里汇集了周坑村的鸡蛋、百香果、花生油,东华岭村的朝天椒、辣椒酱,荔枝塘村的火龙果、罗非鱼,横山村的阳光玫瑰、千禧圣女果;新田坡村的毛豆、紫薯等各具特色的土特产,吸引了众多周边群众前来品尝和购买。
  “秋冬家里种的番薯、芋头都收了,自己吃不完,我早上6点钟到这里摆卖的,一般到下午5点左右收档。”周女士告诉记者,这条土特产步行街开放已有十余天,她每天都会来此摆卖自家的番薯、芋头等农产品,为自家增加一份收入。
  上午10点,公馆镇横山村的土特产摊位,阳光玫瑰已快售完。横山村村干部戴娟告诉记者,该摊位阳光玫瑰论串售卖,10元一串,物美价廉,深受群众喜欢,每小时卖出100多斤。她说:“没想到这么快就要卖完了,我们工作人员正在补货了。”
  家住附近的梁姨手上提着许多购买的农产品,她笑着说:“不少摊位都提供试吃服务,我吃了感觉都挺不错的,就忍不住买了许多。”她还告诉记者,在这条土特产步行街开放前,镇里的其他街道上还有一些乱摆卖的现象,屡禁不止,不仅影响环境卫生,也给交通带来不便,如今这里免费提供摊位,大家就都来这里摆卖,环境好了,交通秩序也变好了。

  三方共建 做好“土特产”文章
  公馆镇是全国农业产业强镇,拥有丰富的土特产,有罗非鱼、圣女果、辣椒、火龙果、葡萄、槟榔等,各村均有自己的特色产业。珠海驻公馆镇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队长、公馆镇镇委副书记缪凌锋介绍,为了做好“土特产”文章,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设立土特产步行街,目的是赋能“百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土特产步行街辐射群众超2万人,在这里将每个村的土特产展示出来,不仅有助于打响土特产品牌,还能带动销售,从而让农民增收,同时通过统一管理,也让周边的环境得到提升。
  土特产步行街,说是一条“街”,实则它并非属于公共道路。它属于旁边嘉信华府项目的红线范围,该项目的项目经理汤家敏告诉记者,为能给公馆镇乡村振兴添一份力,企业便将这块地修建成道路,并设立土特产步行街,为大家免费提供摊位。他表示,打造土特产步行街,发展现代化地摊经济,既解决了农民销路难的问题,又解决了“乱摆卖”的问题,同时也能带旺项目的商业区,实现多赢。
  记者发现,在土特产展销点,多是以各村经济合作联社牵头展示、摆卖各类土特产。其中,周坑村经济联合社摆卖点的鸡蛋深受群众欢迎,引起记者的注意。据了解,此处摆卖的鸡蛋为该村村民的家鸡所下。公馆镇周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许权才对记者说:“我们村联合社一直以来至力于服务群众,以壮大集体经济为己任,我们会向村里的农户收购鸡蛋,保证鸡蛋品质,做强特色品牌,增加农户收入。”他还表示,通过在土特产步行街展销,拓宽了销售渠道,多了一个展示的窗口,对该村农产品的推广有很大的帮助。
  土特产步行街的建立,为公馆镇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该镇有关领导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深化三方合作,进一步优化土特产步行街的经营模式,更好地赋能“百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