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三大“雷区”,你踩了几个?
■陈慧雯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家喻户晓的一句口号。的确,运动对健康是益处多多,而且还是全方位的受益。许多常见的慢性疾病都与缺乏运动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近年来全民健身运动正在全国范围风靡起来。
但是,您注意到了吗?健康“四大基石”中的有关运动的表述是“适量运动”。体育锻炼并不是运动量越大越好,运动越激烈越好,而关键在于“适量”。过度的运动反而有害健康!此外,运动锻炼还必须讲究科学。不科学的运动也是不利于健康的。因此,在全民运动的热潮中,我们要向大家提个醒:你有没有踩到了运动的三大“雷区”?
一、运动前不重视热身。热身是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在运动前千万不要将其忽略。尤其是当准备进行高强度运动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热身。
热身的重要性在于可以避免运动的损伤的发生。通过热身,使身体的心脏血管、肌肉关节、新陈代谢以及心理状态等都动员起来,加强协调,以适应即将开始的运动状态。一句话,热身的过程就是给身体一段适应时间,积极有效的热身,可以调动我们身体的机能,使得人体各个系统间统筹协调,准备进入工作状态。热身也是给身体一个信号:随时“待命上阵”。
合理的热身运动,可以最大程度地防止运动中发生损伤,同时大大提高运动的健身效益。
热身一般包括关节活动,即以较慢的动作活动身体关节;有氧运动,如蹲起、开合运动、跳跃练习等:动态拉伸,可通过肢体快慢结合运动等,来增加关节活动幅度,激活肌肉系统和神经系统。
朋友!当你准备开始运动健身时,可不要忽视必要的热身哦!
二、剧烈运动后,马上洗澡。在剧烈运动中,人体因肌肉运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得体温很快上升。为保持体温的恒定,就必须将这些热量及时排出去。这时人体皮肤表面血管就会扩张,让热量通过传导或辐射的形式发散到外界环境中去。同时,皮肤的汗腺分泌增多,汗孔张大,排汗大大增加,通过汗液蒸发带走大量热量。因此人在运动后都会满面红光,浑身发热,并且大汗淋漓。
有些人运动后感到全身燥热,就立即去冲个凉水澡,图个一时痛快。殊不知,危机正潜伏在后面。因为此时皮肤突然接触冷水,皮下血管会立即收缩,会导致以下问题:一是皮肤散热更加困难,二是肌肉供血不足更难恢复肌力,三是血液循环阻力上升增加了心脏负担,四是机体抵抗力降低容易受感染。
既然运动后洗冷水澡不好,那么洗热水澡呢?那也有问题:这样就会导致血液过多地流进肌肉和皮肤中,心脏和大脑供血不足,轻则让人头昏眼花,重则虚脱休克,还容易诱发其他慢性疾病。
运动结束后,正确的做法是先用干毛巾擦干身体,休息一下,给身体一个缓冲的时间,然后再用温水洗澡。
三、运动时出汗越多,减肥效果越好。很多人开始减肥时,总会说“我的目标是瘦到多少斤”,拿体重作为减肥的唯一指标,其实是个认识误区。
要知道减肥是指减去多余的脂肪,体重不一定下降。减体重有可能是脂肪的减少,也可能是除脂肪外身体其他成分的重量(主要是肌肉)的减少,后者不是科学的减肥方法,只会给健康带来损害。
即使是脂肪,也不是越少越好。以女性为例,体脂率以控制在25%为宜,如果低于10%,就可能出现月经紊乱,贫血和免疫力降低等问题。
还有人认为运动出汗多有利减肥,这又是一个认识误区。运动中大量排汗导致的体重下降,主要是体液丢失,减掉的是水,而不是脂肪。水是人体重要组成,缺水比缺能量更有害健康。而且一般经过补水后,体重又会恢复。所以,运动后大汗淋漓,应该适当补充水分,注意!在补充水分的同时还要补充电解质。
怎么样,对照一下,您的锻炼科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