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沉浸式实景剧:激发文旅融合新活力

《又见平遥》演出现场。新华社记者马晓洁摄
新华社太原10月15日电(记者马晓洁、唐诗凝)“此时,您将穿越到百年前的平遥城,从一名观众变成汇字号张东家、李掌柜,铁匠铺的王老三,绸缎庄的赵夫人,以及给镖师们送行的众乡亲……”
在山西平遥古城旁的“沙瓦”剧场里,大型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至今已演出了十年,共吸引500多万游客慕名前来。观众穿梭于不同的演出场景中,既是观众,又是“亲历者”。“置身其中的观剧体验实在太奇妙了,特别真实。”来自北京的游客杨女士说,演出互动感很强。
一出戏,在讲平遥故事的同时,为游客提供了多元化的文旅体验,更培育了古城旅游市场新的增长点。“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共演出40场,观演人次超过4万人次,收入达到830万余元。”平遥县印象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营销经理孔令娟介绍,《又见平遥》的IP效应持续扩大,已成为让游客留下来、住下来、促进古城夜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助推当地文旅产业升级。
近年来,“沉浸式演艺”发展得如火如荼。一场高品质的沉浸式文旅实景剧可以成为景区的爆款IP,延展出更多价值。
在五台山的层峦叠嶂中,一座依山而建的“风铃宫”剧场里,另一个关于人生百态的故事也在娓娓道来。大型室内情境剧《又见五台山》演绎了平凡人的生活琐事,让观众从中找到共鸣,引发思考,从中感悟人生的智慧和意义。
为了更好地贴近观众的观影需求、让观众更深入了解五台山的历史文化,山西又见五台山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娟说:“多年来我们的剧目不断改版更新,加入当地民俗风情等元素,争取打造成五台山景区文旅产业发展的新名片。”
走出室内剧场,看山水和风情在室外剧场里交相辉映,也别有一番韵味。在“九曲黄河第一镇”的碛口岸边,在黄土高原吕梁山脉的怀抱里,大型户外实景演艺《如梦碛口》正在上演。
碛口风景名胜区管理中心文化旅游科科长张建伟告诉记者,演出带动周边村民就业近百人。王能香今年58岁,是碛口古镇李家山村的农民,去年开始在剧场做场务,主要负责服装维护工作。演员们上台演出,王能香缝补演员的备用戏服;演出结束,她帮忙整理收纳戏服。王能香说,这份兼职能够让她接触到更多的人,每年还能有两万元左右的收入。
在革命老区武乡县上演的《太行山上》,是行浸式实景体验剧,它以宏大的场面和细微的叙事,开启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山水人文,风情万种。当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在剧场里循环上演,实景剧演出给游客们带来了“实打实”的沉浸式体验。“旅游+观演”不仅凸显了演艺经济的强大消费动能,还勾勒出文旅融合的更多可能。沉浸式实景剧,将继续散发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