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红荔似海(传奇)
梁建
一
荔枝红
我的家乡荔枝红
荔枝红
红红的荔枝
像那红灯笼
……
一阵阵欢快的山歌,在潘州大地上随风飘荡,远远飞扬。
在潘州山歌的欢快里,风从海那边徐徐吹来。蓝天下,便见绿浪翻动,一层、一层,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在绿海中,更见红色闪耀,一点、一点,在阳光下引人注目,不用说,那是树上挂着的荔枝。
哦,岭南之南的潘州大地,又迎来了荔枝成熟的季节。每当五月一到,鸣蝉在荔叶丛中开始第一声啼唱,枝头上酣睡的荔枝好像被唤醒了,便在成熟的路上日夜赶路,风雨兼程。
又有说,是南海的风,在琼州那儿晃悠了一冬,早憋足了劲儿,到时候了,便扭头向北,渡海、踏浪,一路吹来,所到之处,荔枝的成熟快马加鞭,几夜变红。这些热带之风,热力十足,能量巨大,势不可挡!
热浪之中。一个圆滚滚的人到了后院,把新竹做成的躺椅摆到空地上,然后,又把肥胖的身子放上去,摸着浑圆的肚子,享受着南风的清凉和乐趣。荔枝树的阴影,不偏不倚落在他的身上,如同五彩缤纷的点点梅花,又似斑斑碎叶。
这人,本地父母官朱知府。潘州上下,大家都叫他朱知府,他倒有些把自己的名字差点给忘了。有天听人说到朱大红,他愕然:这名字很熟,在哪听过?
大家也惊愕:朱大红,不就是朱知府你吗?附近虽有这名字的人,你不是强令别人都改名了吗?
又有人恍然大悟,如梦中惊醒,不由笑了起来,呀哈,知府大人真逗,故意开个玩笑呢。
还有人莫名紧张,擦额上细密的汗珠:是不是提醒我,有眼不识知府?今晚,得拿个王八送到他府上了。朱知府喜欢吃王八汤,这是人所共知的。
朱知府正是喝过了王八汤,心情畅快,不由哼起了心爱的小曲:
叫饱就睡,好过当元帅……
又一阵南风吹来,挟着忽远忽近时高时低的歌声。朱知府嘴巴里的小曲停住了。侧耳细听,还是那熟悉的潘州山歌:
荔枝红
我的家乡荔枝红
荔枝红
红红的荔枝
像那红灯笼
……
朱知府满意地笑了,自言自语说:“哦,起贡了。”他知道,从潘州向长安进贡荔枝的队伍,出发了。
突然,朱知府的笑容凝住了,僵硬了,最后,变成了冷笑:哼!哼哼.……
朱知府抬头,目光越过荔枝树梢,到达遥远的天空。
天空下,潘州山歌远远飘扬。在山歌里,一阵马蹄的声音急促响过。
马蹄声过后,扬起一条长长的灰尘……
灰尘前头,是奔向前方的马队。走在前头的,双目有神,眉宇间凝聚着坚毅的神情。他是潘州都头高柏桥。
高柏桥的后面,精神抖擞地走着送荔枝的队伍。他们风驰电掣,斗志昂扬,兴奋地唱着歌,从一个荔枝林里跑出来了,又扑进另一个荔枝林。官道蜿蜒,就在荔枝林里穿行而过。此情此景,果然给朱知府猜对了。潘州这儿发生的大小事情,好像都在他的掌握之中,逃不出他的耳目,以及其异常丰富的想象。
偶尔,这支队伍放慢了脚步,必是人烟稠密的地方,受到人畜阻塞之故。这时候,高柏桥会腾出手来,擦去额上细密的汗珠。他们一齐望着前方。
那是长安的方向!
长安,在潘州遥远的西北方,远隔万水千山,任他们怎样努力,就是踮起脚跟,也看不到。然而,长安就在他们心中。那是京都,众人向往的“圣地”,在心里闪耀着熠熠亮光,向往和倾慕之情不言而喻;长安,又将会在他们的脚下。他们车子上的荔枝,最后到达的地方,当然是京城。想着皇上在等候他们,不,在等候他们亲手送去的荔枝,他们心情激动,一次又一次唱起了潘州山歌。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