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紧扣杨梅特色打造美丽墟镇
化州橘州墟建设进度喜人
罗非鱼特色雕塑。
杨梅河碧道建设,为橘州墟增添沿河景观。
杨梅河碧道建设项目部分已经铺设柏油路面。
橘州墟规划建设了公共停车场。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岑稳摄
扫一扫看视频
茂名晚报讯记者池榕通讯员陈杨官李嘉德“南粤古道橘香万里”广东化州市乡村振兴精品示范带(杨梅段)项目一期工程自去年10月动工以来,备受广大市民群众关注,其中杨梅镇橘州墟日新月异的变化,让当地居民看在眼里,乐在心底。5月6日,茂名晚报记者前往探访橘州墟,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宜居宜业宜游新杨梅的魅力。
设计理念紧扣杨梅特色
据了解,“南粤古道橘香万里”广东化州市乡村振兴精品示范带(杨梅段)项目工程总投资额18.5亿元 ,分5期逐步推进。其中,一期工程位于杨梅镇橘州墟及周边村庄区域,施工内容包括碧道、农业公园、杨梅镇街风貌提升以及村风貌提升。
如果从高空俯瞰,橘州墟呈大大的“人”字型,“丿”规划为美食街,“乀”为综合商业街。来到美食街入口,一座暗金色罗非鱼特色雕塑映入眼帘,岭南画派名家陈金章题的“杨梅”二字立在旁。整个雕塑造型动感十足,形似两条腾跃的罗非鱼,镂空设计又似竹编鱼篓,寓意深刻,更点出杨梅镇是茂名市淡水养鱼第一镇、罗非鱼专业镇的产业特色。走在街上,只见干净平整的沥青路面、风格统一的商铺,两旁的民房外立面已全部进行了改造,白墙墨瓦充满了中式韵味,街道整齐又热闹。
据介绍,橘州墟以“墟在田间,田在墟上”为整体设计理念,紧扣杨梅特色,比如在建设中突出罗非鱼产业特色和文化元素,以原住民生活区域为核心,塑造现代农业园林景观;打造网红美食街;通过“一路一景”,打造让乡镇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的风情街道等。
升级改造后商户多了
“曾经是泥路,后来变水泥路,现在是沥青路,橘州墟仍在继续建设中,墟街的变化用一日一变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杨梅镇杨梅居委会副主任陈水金担任社区干部将近20年,橘州墟的变化让他倍感自豪。
“‘五一’期间,橘州墟车多人多,好热闹,街上商户的生意都很不错。”陈水金告诉晚报记者,橘州墟目前商户大约1200家,今年新增几十家,“我发现了很多生面孔,家乡变美变好吸引了不少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来开店创业,证明大家对橘州墟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经营快餐店的王姨表示,她经营快餐店几年了,现在的街道变漂亮了,卫生也好了,灰尘少了,生意明显比以前好了。
颇受当地居民喜爱的还有沿着杨梅河打造的碧道工程。晚报记者走上杨梅桥,只见桥西侧的碧道刚铺设好沥青,岸边亲水平台周围栽种着各种绿植,金红羽狼尾草在风中摇曳,粉美人蕉正盛开着红的、黄的花,一河两岸美景初现。不远处靠近杨梅中学的农业公园已建好栈道和凉亭,园内种植了玉米和辣椒等农作物,未来将新增农业科普、农耕体验、亲子互动、娱乐健身等功能。
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孙宇飞介绍,一期工程包括几大方面内容,其中民房外立面改造、两线下地,老街雨污水改造完成100%,镇街人行道改造完成95%,路灯安装完成40%。碧道工程以杨梅桥为中心,桥东改造段已完成河道清淤、两线下地,人行道改造完成80%,绿化种植完成60%;桥西新建段的河道清淤、两线下地、景观桥、道路基层也已全部完成,廊亭及文化广场、绿化种植完成90%,目前正在进行绿化和道路面层铺设。农业生态园的木栈道、休息凉亭完成90%。其它的蝴蝶谷、砖厂改造、农家乐等工程目前正处于设计阶段,设计完成后进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