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实现“减肥增效”

年化肥施用量可降低30%以上


  茂名晚报讯记者吴祖光通讯员温程鸿日前,茂名晚报记者走访了解到,信宜市从2021年开始,扎实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工作,圆满完成了粪肥还田10万亩及相关试验与效果监测,并在探索适合山区种养特点的技术模式和粪肥还田机制等方面初见成效,年化肥施用量可降低30%以上,实现了“减肥增效”的良好效果。
  据了解,信宜市近三年每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20多万亩,水果种植面积70多万亩,年施用化肥约7.5万吨,每亩化肥施用量较全国平均高约17%;信宜市同时也是养殖大县,近三年养殖量约172万头,年排泄粪污中氮磷养分量达2.2万吨。信宜探索和推广适合山区种养特点的绿色种养循环模式,取得了“节肥15%-30%和增产增收10%”以上的应用效果,年化肥施用量可降低30%以上。
  信宜创新畜禽粪污利用技术模式,突破技术难点。针对山区养殖粪污收集、运输和资源化成本高,普通堆沤肥“用量大、肥效慢”,影响山区农民施用积极性等现实问题,创新“分散的膜式静态堆肥实现无害化和减量化+集中二次发酵和配方肥提升有机肥肥效”的畜禽粪污利用技术模式。指导实施主体新建了17个膜式粪污堆肥场,2个堆肥深加工有机肥厂,通过技术改造大幅度提升了有机肥肥效,为解决山区粪污收集、运输、资源化利用难提供了经济可行的技术方法。
  同时,信宜多部门联动,探索种养循环运行机制。项目探索了“以提升有机肥品质和用量为抓手,以粪肥社会化服务主体为核心,一头牵着养殖业,一头牵着种植业,实现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和“抓中间,促两头”的运行机制,初显成效。在粪肥社会化服务主体提升有机肥质量的带动下,养殖企业和种植户的积极性有了显著提升。
  2021年小区试验和效果监测结果显示,粪肥替代15%-30%化肥后作物增产3%-21%,品质明显提升,农民每亩节支增收80元-390元。项目实施以来,示范区粪污还田10万亩,消纳粪污3.7万吨。信宜的绿色种养循环,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巩固了乡村振兴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