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人到五十要学会“养寿”
人们在50岁后,衰老速度加快,身体机能会明显衰退。与时间抗衡的最好方式,莫过于养成好习惯。近日,有科研团队研究证实,踏入50岁后,只要维持良好生活习惯,可以延寿5-6年。
50岁后是绝佳“养寿期”
科研人员调查发现,50岁后只要维持运动、摄入水果和生鲜鱼贝类、保持适当体重、戒烟、限酒及睡眠充足,人均寿命能延长约5-6年。改善习惯是长寿的重要因素之一,即使80岁,改善习惯依然不晚。
衰老加速,健康走下坡路。根据衰老规律,多数人在50岁前后,心脏、肾脏、肠胃、耳朵、骨骼等会明显老化,进入骨质疏松、关节炎等疾病高发期。而坚持合理运动、控烟限酒、科学膳食、睡眠充足等健康生活方式能够延缓这些病情进展。尤其对女性而言,50岁左右会经历绝经期,体内激素水平会出现下降,患多种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在饮食上注重补钙、控制体重、调节情绪都是平安度过更年期的重要条件。
陈年累积,慢性病进入高发期。失去了年轻的身体底子,不健康生活方式积累带来的危害会逐渐显现,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肿瘤等可能接踵而至。研究发现,我国67.9%的冠心病和39.1%的缺血性脑卒中,与吸烟、饮酒、身体活动少、饮食不健康、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有关。
劳心劳力,心理疾病趁虚而入。50岁正值“承上启下”的年纪,家庭中儿女正面临社会的考验以及婚育等问题,而父母长辈已渐渐老去,甚至需要专人护理,有些人还因生命过去了一半而对衰老产生恐惧,这个阶段是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高发时期。重压之下的人,还容易染上烟瘾、酒瘾,或患饮食失调症等。
多大年龄开始健康生活都不晚
研究表明,通过有效的生活方式健康管理,80%的中风、心脏病与2型糖尿病,以及40%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的。专家们表示,人的寿命与健康,60%取决于自己,即使在40岁、50岁、60岁,甚至更大年龄时,开始健康生活方式也不算晚。
“行”比“心”重要。从行为认知模式来看,行为改变比认知改变更重要。对个人而言,与其从内心劝服和警示自己改变不良习惯,不如马上行动,比如每天多运动10分钟、晚上10点半就躺下睡觉等。
“利诱”比“威逼”有用。心理学上,人们更喜欢“收益”,获得利益会让人更有信心坚持下去。建议大家要多学习科普知识,了解健康生活方式的益处,而不是在别人的劝诫和强迫之下,不得不做出改变。
利用好朋辈效应。年龄相近、具有相似生活成长经历或共同兴趣爱好的人,更容易互相亲近、互相影响。可以尝试加入适合自己的群体,比如参加运动社团、健康讲座、社区活动等,或者多与身体健康、有养生经验的同辈人交流,更容易在潜移默化中改掉自己的坏习惯。
此外,50岁以后,一定要重视体检,有些慢性病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若能尽早筛查并进行科学干预,可以大大降低晚年承受致残致死等严重后果的风险。具体而言要做好以下几类筛查:1.心血管疾病及相关高危因素的筛查,如血压、血糖、血脂、尿酸、心电图、心脏超声、冠脉CT等;2.骨密度筛查;3.高发肿瘤筛查,有家族病史或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尤其要重视。
(来源: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