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秋膘”不肥腻!

养生注意3点“治未病”


  俗话说的“秋不食瓜”是怎么回事?“贴秋膘”就是放开吃肉?专家提醒,白露时节,日常养生要注意三个要点才能“治未病”,保健康。
  入秋先清浊,换季少生病
时至中秋,岭南仍不时炎热与大雨交替。专家提醒,经过一个夏天的闷热潮湿,许多人身体内积聚了很多湿气、热毒。当秋气收敛,与体内的湿热瘀堵撞到一起,就很容易导致体内郁热,诱发湿疹、口疮、痘痘等。
  因此在秋凉到来之前,应该先把体内的痰湿好好排一排。专家建议,这段时间可适当多喝清湿浊的汤水,例如加入赤小豆、薏苡仁、陈皮、杏仁、丝瓜等食材,既可祛湿化痰,又能开宣肺气。在排出夏季在体内积累的水湿之余,还能预防秋季咳嗽、支气管炎等肺部问题。
  “贴秋膘”不一定真的要吃肉
  许多人已经开始忙着“入秋贴秋膘”。专家表示,其实这些民间谚语有一定的养生智慧。夏末秋初,应该把人体消耗掉的“能量”补回来,这样秋冬才有足够的正气来抵御寒冷和疾病。
  不过,贴秋膘并不是单纯吃肥肉。专家表示,所谓补充“能量”,从中医的角度看,其实应是补精气、精血。因此,此时贴秋膘,并不一定是要吃肥肉。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一杯黄芪补虚茶是补精气和精血的好选择。黄芪补气,红枣补脾补血,枸杞补肝肾之精,看似简单,却能把身体消耗的“精、气、血”都补到位。
“秋不食瓜”,寒湿重者与儿童注意
  俗语有云“秋不食瓜”“秋瓜坏肚”。专家提醒,这里说的“瓜”主要是指西瓜。西瓜是夏天的水果,性味寒凉。如果立秋后还大量吃西瓜,不仅易伤脾胃,还易生痰湿。
  当然,到了此时,空调温度也应调高一些,或换成小风扇,避免受寒。在运动时尽量选择慢步、瑜伽、打坐、太极等较平缓温和的运动,微微出汗即可,避免大汗淋漓,以免过度损耗津液,埋下病根。
  (林清清 吴锦琇查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