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乡归


■ 何容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每当读到这一类诗歌时,我的心中总难免涌起类似于“乡愁”的东西。故乡啊,在我的心中是一个又爱又恨又痛又难的存在。
  爱之深而恨之切。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的故乡,你会选择什么?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民风淳朴,宁静祥和,这些词都很好,但不足以形容故乡。故乡的那座山,那条河,那曲弯弯的溪流,那片宽广的田野,岂是一个“山清水秀”能概括的?故乡人的热情、厚道、天真活泼,又难道是一个“民风淳朴”能包含的?对于每一个离乡的游子来说,故乡的魅力表现在一片荒草地,一个浅水塘,几声水鸭嘎嘎,又或是,黄蜂飞进油菜地,头上有翎毛的鸟“吱”地一声飞过龙眼树的枝头。甚至那片长得葱茏蓊郁的山头,当年你曾跟小伙伴们到山上去放牛,在山坡上做游戏,到田野里偷采别人荷田里的荷花。如今人到中年的你回到故乡,站在当年的山脚对面,满含热泪凝望当年的“山友”“水友”“田友”,它们跟你一样,已经长成中年的模样。彼此含泪点头,微笑。但不走近也不握手——无法走近也无法握手。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童年就在眼前,但你已无法走近。之所以爱之深而恨之切,不过是你深深地知道,一切都已回不去了。
  痛是说不出来。当年读《呼啸山庄》《简爱》之类的名著,为那里面描写的山庄风景而迷恋不已。想象一下,一个人在清晨出发,穿过浅浅的溪流,来到一片平坦的草地,四周青草蔓延,露水在草尖上闪闪发亮,空气中弥漫着栀子花的清香,阳光柔和地照在脸上。此时,另一个人骑着一匹马出现了,于是两个人一边交谈,一边走向远处的庄园。这幅画面说不出来的淡朴。但如今这样的情景还有吗?回不去的故乡,是人类永恒的痛。
  但我们不会因此而淡忘。有人说,童年的记忆会伴随和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你是否总是在梦里看见儿时住的那间老屋?总是听见屋角边清脆的鸟鸣?母亲温柔的抚摸?当你胃口不好,就想着何时能尝一尝家乡的小菜?你有没有发现,一碟家乡小菜,能让你多吃两碗饭?当你在异乡打拼,身心俱疲的时刻,当一种心灰意懒悄悄地萌生时,你的心湖会不会泛起思乡的涟漪?故乡虽已不可靠近,但它的养分却在无时无刻地滋养着我们干涸的心灵。
  鲁迅在《故乡》中写到:“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午夜梦回处,那个少年站在海边沙地上,轻轻的向你笑着,手里捏着一柄钢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