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故事

钱排“打铁安”从业40多载不言弃


李大安在聚精会神打铁。

打一把刀具需经过多个步骤。

不同时期打造出的刀具。

  俗话说“人生三大苦:撑船打铁磨豆腐”。而在信宜市钱排镇,却有一个人对这三大苦活之一的“打铁”情有独钟,一直坚守了40多载,至今仍不言放弃。这就是被人们称为“打铁安”的钱排铁匠李大安。
  千锤百炼出铁器
  火花四溅,打铁声声。几乎每一天,在昏暗的打铁铺里,铁匠李大安都会在聚精会神地打铁,旁边则随手放置着一两把刚打好的菜刀或柴刀。
  打铁炉内炉火烧得呼呼作响,将烧得通红的铁块从炉内夹到铁墩上进行锻打,再放到空气锤中间进行冲压。由于空气锤冲击强度和频率很难拿捏,打了几十年铁的李大安丝毫不敢分心,聚精会神地盯紧砧面之间的铁料,脚下不时地踩踏操纵机器连杆,确保空气锤准确冲击在铁料上每一个不平整的位置。
  打铁极需体力与耐力,要打出一块合适制造铁具的铁料,需经过成百上千次的锻打。铁料温度降低还得回炉煅烧再取出来锻打,进行弯、折、拧、打等工序,将不成型的铁料打成型。期间,还有关键的淬火与回火环节。
  将一块块定型的铁料打出来后,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精细加工,铁料才能变成铁器。如打一把刀具,就要经过锻打、开锋、细磨等多个步骤。
  时移世易守铁铺
  李大安的打铁铺以打造利器为主,多为菜刀、柴刀、闸刀等刀具。打造刀具在打出刀模之后,还需进行开 刀、粗磨、开锋、细磨等流程才算完成。每批刀具,他都做到8至12把。打一批刀,一般需要三四天时间。最难打的是药凿,需要一个星期时间才能打出一把。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打铁,李大安打出的铁器已经多得无法统计。在他的打铁铺内,随处摆放着打好的刀具。虽然打铁铺不近圩市,但由于名气在外,顾客以及到钱排游玩的游客,仍然是千里迢迢来求刀一把。
  随着时代的发展,打铁行业也与许多其他传统产业一样,逐步褪色于历史舞台。李大安表示,他从最初打松香刀为主,到现在以打菜刀为主,深刻感受到时代的进步,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松香刀需求量非常大,他一年得打上千成万把松香刀才能满足订单,现在几乎没人对松香刀有需求,柴刀的市场需求量也逐步减少,菜刀成了主打产品。
  现年已经60岁的李大安,仍然坚守着岗位,坚守着行业阵地,他的打铁铺也依然屹立在钱排镇白马村水口垌桥头。
  李大安说,他的太祖、祖父、父亲,一家四代都是打铁为生,现在儿女长大在外成家立业了,但只要他能提得起铁锤,都会继续打铁下去,因为祖宗流传下来行当,舍不得丢弃。
  文/茂名晚报记者吴祖光通讯员王庆珍
  图/通讯员王庆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