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电白:
加强人大联络站建设架起联系群众“连心桥”

树仔村好心公园。

沙琅镇谭儒村人大代表带领村民清理道路两侧杂草。通讯员李全昌供图
茂名晚报记者潘宇丽通讯员李全昌
收集社情民意,为人民办实事是人大代表的重要职责。近年来,电白人大持续加强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为代表搭建履职新平台,延伸体察社情民意的“触角”,架起了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有事找人大代表”“有意见到代表联络站提”……如今,代表联络站逐渐成为群众反映诉求的新途径,村民成为代表联络站的“常客”。各级人大代表依靠联络站创造性开展活动,在推动乡村振兴、农房管控、乡村风貌提升等方面,有效解决不少民生热点难点问题。
代表开展“巡村”活动 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为助推人居环境长效管护,电白区沙琅镇人大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单位,将47名市、区、镇人大代表组成五支队伍,围绕人居环境巩固提升主题,对全镇18个行政村190条自然村开展“巡村”活动。
沙琅镇按照人大代表联络站分组包片原则,每个联络站根据片区负责2至4个村(社区),组织镇辖区、镇人大代表就农村厕所革命、污水、垃圾治理、危旧房拆除、禽畜圈养等问题开展集中视察,收集群众意见、建议交由镇相关部门办理答复。一直以来,茂名市人大代表刘畅明经常思考着如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个问题,多方奔走、反复呼吁,用脚步丈量民意,在茂名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他领衔提出了“关于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巩固提升长效机制的建议”,结合农村实际,提出了“完善村规民约”“成立长效保洁队伍”“建立巡村网格体系”“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强化考核激励制度”等五方面的建议。闭会后,他也没闲下来,组织全镇105名人大代表带头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带头整治拆除旱厕130处、危旧房1023座、废弃猪栏牛舍328间,示范带动近1万名群众加入沙琅“志愿红”队伍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电白区人大代表陈国强等带头出资出力,发动全镇人大代表和乡贤捐资20万元,解决了污水管道铺设等难题。
打造乡村公园群 让村民老有所乐幼有所娱
“古色古香的凉亭、栩栩如生的壁画、种类齐全的健身器材……树仔村好心公园是我们村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看着施工完成的公园,树仔镇人大代表陈伟强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树仔村人多地少,休闲用地更少,工作学习之余,无处可去的村中老人青年小孩几乎都窝在家中活动,不少村民陆续到代表联络站反映情况。在外打拼多年、见多识广的陈伟强,为了改变村容村貌,让村民能有娱乐休憩的场所,提出了闲置用地改建成村中休闲公园的建议。他为之积极奔走,不厌其烦联系外出发展的乡贤,发动企业捐资、群众捐资、乡贤捐资。为民服务换来群众的支持和大力响应,仅市人大代表林繁华一人就捐资200万用于支持建设村中休闲公园,在他的带动下,很快就筹集到建设公园所需款项,其他村民也纷纷出工出力,用行动支持公园建设工作。
目前树仔村好心公园已经建成投入使用,树仔村体育公园正在动工建设,福船岭公园、登楼公园已经进行勘探设计……在陈伟强心中让村民老有所乐、幼有所娱的公园群的规划蓝图正在逐步实现。
推动“红黑榜+积分制”实施 共建美丽宜居村
为持续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干净整洁村”村村过关的工作成果,推动新一轮“美丽宜居村”建设村村过关行动,电白麻岗镇坑内村率先推行“红黑榜+积分制”机制。各级人大代表利用代表联络站的平台架起群众“连心桥”,积极发动村民维护村中整洁,提高村民卫生意识,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机制顺利实施。
在坑内村,代表们逐家逐户开展宣传,向群众派发垃圾分类、疫苗接种、《坑内村文明家庭积分制》等宣传资料,进一步提升村民对新机制的知晓度。
对于卫生环境做得不好的个别家庭户,代表们上门劝导,耐心解释,呼吁群众积极参与“红黑榜+积分制”管理,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红黑榜+积分制设立后,大家的自觉性增强了,个别‘叫不动,说不改’的村民在人大代表和干部的劝导下也都变积极了,大家的环保意识增强了。”坑内村委会工作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