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一步一景美如画
潭头村党群合力共谋乡村振兴

两岸风光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陈国汉摄

扫一扫看视频
茂名晚报讯记者吴祖光通讯员黎贵莹日前,茂名晚报记者采访途中经过高州市潭头镇时,见207国道西侧有一个别致的小广场,广场中央立有一个“潭头村”字样的村标,富有文化品位又独具特色。小广场旁边,一条平坦整洁的水泥通道向西延展,通道两旁,农家小楼房错落有致,很有几分美丽乡村的风貌。
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
小广场前就是潭头村委会颇有乡村气息及现代品格的办公楼。时值中午,有两位村干部正在吃盒饭,其中一位为潭头村妇女主任钟运莲。据她称,他们刚在辖内的自然村跟进乡村振兴工作,来不及回家吃午饭,下午又准备继续进村入户开展群众工作,“眼看潭头村建设得一天比一天美丽,我们村干部越干越有劲头。”
据钟运莲介绍,潭头村委会位于潭头镇东南部,面积约7平方公里,共900多户5200多人,是高州市文明村。潭头村坚持党建引领,以“一个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一条干净整洁的河流,一片耕作高效的富民产业,一个和谐的民风习俗,一个有战斗力的村级班子”等“五个一”为核心标准,以点带面、串点成片,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
一步一景村貌美如画
在钟运莲的带领下,记者沿着村委会旁边的通道进入村中。但见沿路都是别致的楼房,偶存三两个小菜园小花园,均有花式小围栏围着,整齐、养眼,别具一格。很快来到一个较大的广场上,周边有党建长廊、乡村大舞台、停车场及一些文化娱乐设施,彩砖铺地,花树夹道,路灯高悬,实用而得体。钟运莲说,这儿原是一条水渠流经之处,过去因缺乏管理,两岸杂草丛生,荒芜不堪。近期以来,村中党员干部村民群策群力,将这一片地方打造成了一处村级文化广场。
复前行,到了一个用别致围栏围着的大池塘前,钟运莲说,村中拟将之打造成一个莲花塘,以作景观湖供人们观赏。而距此不远处,记者又看到了一个更大的广场,面积有数千平方米,有文化长廊、文娱舞台、健身区、休闲区、农家乐,甚至还配备有一座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小公厕。旁边水清岸绿景美的潭丹河,一桥横跨两岸,美丽村居田园风光尽收眼底。
钟运莲告诉记者,近期,潭头村共投入150万元,围绕“河、桥、岸、村”做文章,打造了一条连接田园风光、村水相依、水景相融、长约13公里的潭丹河经济带、风貌带,两岸稻果飘香。此外,还打造了沿村“一点四景”,独具风格的村标、“口袋广场”、农家乐、荷花池、观景台等景点。同时,络环村路安装路灯150盏,栽种黄花风铃、香樟树、花卉等绿植300多株,绿化面积达1500平方米,制作特色的墙体彩绘200平方米。
全民参与建潭头样板
据钟运莲介绍,为了潭头村的振兴发展,在镇、村干部的积极支持下,潭头村全民参与共建潭头样板。首先由党员带头,广泛发动群众捐资80多万元,投工投劳2万多人次,无偿献地15亩,拆除危旧房屋120多间,建设“四小园”30个,巷道治理10多公里,“四好农村路”覆盖率100%,完善水利灌溉设施,农田受益面积500多亩。
同时,潭头村又以产业经济激发活力。以土地“三变”为契机,流转1000多亩土地,发展藿香、火龙果、砂糖桔等特色产业,配套草莓采摘园、石磨粉皮店等休闲农业,带动周边村民年收入增加500多万元。
此外,潭头村再筑巢引凤,使致富“毛豆”破土而出。潭头村作为该镇“三变”改革先头兵,发挥党建引领,推行党员带头模式,整合连片集中土地,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经营。目前该村采取土地入股的形式经营,引进福建省漳州市新润食品有限公司进行规模化毛豆种植,已流转约1000多亩土地。同时优先聘用土地入股农户进行务工,让村民享受出租土地、在村务工“双收益”,带动村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