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华英学校 初一(10)班 林子轩 指导老师:朱襟

“上车拿手机,疯狂玩游戏。那是必须的,研学哪有游戏好玩?”这首打油诗,曾是同学们对研学旅行的普遍调侃——在很多人眼里,研学不过是换个地方玩手机的借口。但今年茂名高州的秋游研学,却彻底颠覆了这份偏见,一路行来,所见所感皆成收获,让我真正读懂了“研学”二字的深意。
第一站是粤龙山风景区。大巴车刚停在山脚下,同学们便排起了整齐的长队。路边的三角梅开得热烈,枝丫上缀满了艳红的花瓣,老师轻轻晃动一根枝条,打趣道:“你们看,三角梅都在热情欢迎大家呢!”一句玩笑话,瞬间驱散了车程的疲惫,秋游的愉悦气氛悄然蔓延。
拾级而上,穿过古色古香的闸门,眼前的景象让我瞬间屏住了呼吸:漫山遍野的勒杜鹃花铺展开来,成了一片无边无际的花海。红的似烈火燃烧,粉的如朝霞映天,白的像初雪覆枝,黄的若碎金撒地,明明是秋日,却绽放出春日般的姹紫嫣红。七年级时学过朱自清先生的《春》,“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开满了花赶趟儿”的句子突然涌上心头,我心头一震,立刻掏出手机,拉着同窗好友,与这片灿烂的“春光”定格下一张张合影。
一路前行,花树夹道,清香萦绕。导游带着我们来到了网红吊桥,桥面由“工”字形和圆形木板拼接而成,两侧设有网格防护,踩上去摇摇晃晃,像在云端荡秋千,引得同学们阵阵欢笑。对面的吊桥更具挑战——两侧网格间仅有一根绳子可供借力行走,有同学大胆尝试,活脱脱像走钢丝绳的杂技演员,那份勇气着实令人佩服!看着他们的身影,我心中的眩晕感和胆怯渐渐消散,也跟着踏上桥面,在摇晃中体会到了突破自我的快乐。
下了网红吊桥,不远处一座铁索桥映入眼帘,桥面由木板铺就,下方是潺潺河水,酷似当年的“泸定桥”。站在桥上,我不禁想起红军战士们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在摇晃的铁索上匍匐前进的场景——木板一旦被枪弹击断,脚下便是万丈深渊,可他们依旧义无反顾、奋勇向前。那份为了胜利而无私献身的高尚精神,让我内心深受触动,一股莫名的力量在心底悄然滋生。
“大家看过来,这里是秦始皇兵马俑仿真景观!”恍惚间,我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置身于诸侯混战、兵荒马乱的年代,才愈发体会到如今和平统一、盛世年华的来之不易。
山顶上,一座模拟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直指蓝天。凝视着它挺拔的身影,我耳畔仿佛响起了火箭发射时震耳欲聋的巨响,眼前不由自主地浮现出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新闻画面——中国航天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科技实力日益增强,正以坚定的步伐向太空深处挺进,在浩瀚星海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火箭旁,还陈列着我国自主研制的榴弹炮、反坦克武器、歼-20战斗机等仿真军事装备,这些先进的作战装备,无不彰显着我国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抵御外来侵略者的强大实力,让我心中涌起满满的自豪感。
第二站是鳄鱼小镇,用过午餐后,我们便前往养殖区参观。透过透明玻璃围栏,能清晰看到几个大池塘里的鳄鱼:有的在岸边慵懒休憩,闭目养神;有的在水中缓缓游动,偶尔吐出一串泡泡,模样既神秘又威严。在宣传橱窗里,我们了解到了鳄鱼的进化历史,“老师,那个是白什么纪?侏罗纪又是什么意思呀?”同学们好奇地向随班老师提问。“你们可以拿出手机搜一搜呀,手机不只是用来玩游戏、听歌和刷短视频的哦!”老师的回答点醒了我,我立刻掏出手机查询答案,同时也为自己平时未能好好利用手机学习知识而感到惭愧。
第三站是今年5月正式投入运营的茂名柏桥高速服务区——它可是广东省首个实现人、车开放,从高速服务区变身而来的旅游“打卡地”。在这里,我们解锁了茂名的文化密码:非遗展览馆里,美食制作技艺、高州木偶戏、飘色、化州跳花棚、化橘红中医药文化、电白沉香制作技艺、贝雕、高州角雕等非遗项目精彩纷呈;历史文化展区内,巾帼英雄冼夫人“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的故事令人动容,她促进了南越各民族与汉族的融合,维护了岭南地区的和平安定,贡献卓著;还有相传治病救人、得道成仙的潘茂名道士。声光电等现代数字技术的展示,加上机器人的精彩表演,让我对故乡茂名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为家乡自豪的同时,我也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用自己的力量把家乡建设得更加辉煌。
“别在青春韶华的年纪沉迷于手机游戏”,在我们华英校园里,这样的警示语随处可见。而今日的高州研学,让我真正醍醐灌顶。看着身边有些同学依旧沉迷于游戏,成为低头一族,我更加明白:青春不应浪费在虚拟世界里,手机也不该只是娱乐工具。这次研学,我不仅领略了自然风光、了解了历史文化、见识了科技实力,更懂得了珍惜时光、脚踏实地的道理。这趟高州之行,注定会成为我青春里最珍贵的回忆。
编辑:葛伟宇
初审:温 国
终审:黄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