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志超(化州)
鉴江水慢慢流着,橘红的香气飘在空气里。现在化州搞“百千万工程”,不少在外打拼的化州商人正带着力量回归故乡——有的帮着搭起商会的桥梁,有的回来开厂让乡亲们有活干,还有的捐钱帮孩子读书。这场“回家行动”不光让城乡一起变好,也给化州发展撑起了硬气的后台。
以前很多乡贤想助力家乡发展,却不知道找谁说。现在不一样了,化州搞了“统战牵头、工商联搭桥、镇街落实”的办法,全市23个镇街都建了商会。工作人员跑了200多次上门拜访,开了上百场座谈会,把乡贤想干的事和老家需要的事对上了。现在53个商协会跟23个镇街结成对子,一起琢磨出95个项目,总共要投36个亿。有了商会,乡贤的想法能快点落地,村里镇上要办的事也有人响应,化州“百千万工程”这下有了靠谱的“联络站”。
外出乡贤回来办实业,最实在的是让大伙在家门口就能上班。平定镇的王姐就是这样,以前得去珠三角打工,现在在本地的深融公司干活,既能照顾老人孩子,工资也不少拿。为了让更多商人回来,化州开恳谈会、办化商大会,还选了“招商大使”。到现在已经引回来10个项目,投了20多个亿:罗江新区建了誉丰总部大厦的商业中心,以后逛街办事更方便;曾米集团的粤西总部投产后,一年能卖15个亿,缴5000多万税,还能让几千人有工作;还有个10.3亿的深融化橘红南药项目,把化州的橘红产业做得更大。这些项目不光补上了本地产业的缺口,也让“产业兴旺”和“老百姓有钱赚”拧成了一股劲。
外出乡贤心里一直记着帮老家办教育。从2023年到现在,化州各镇街的商协会和乡贤捐了3000多万帮学校。杨梅镇的乡贤拿了1200万,给化州一中杨梅空港校区建了教育促进会;丽岗商会的梁壮忠前后捐了500多万;佛山的化州商会连续七年帮学生,453个孩子受到了帮助。现在化州还在准备成立教育促进会和罗辩教育慈善基金,10个化州商当发起人。以后会有更多孩子拿到助学金,乡镇学校的操场、图书馆也能换新样子。教育是发展的根本,乡贤捐的钱不光照亮了孩子的读书路,也给化州将来攒了人才。
不管是搭商会的台,还是开工厂、帮学校,外出商人正用各种办法助力“百千万工程”。当在外的游子带着钱、技术和心意回到老家,当城乡差距变小、老百姓日子更甜、以后的路更顺,橘州大地上这幅“回家画卷”,肯定会成为化州发展的有力证明,给“百千万工程”写上更出彩的一页。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黄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