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占庭
暮秋时节,我与三位老友相约武当山,赴一场山水与文脉交织的旅程。车至山麓,便觉秋意浸骨,层林尽染的峰峦如泼墨长卷,云雾在山谷间流转。古称“太和山”的武当山,此刻正以最绚烂的姿态,等候我们探寻其千年底蕴。
踏秋南岩,绝壁藏真
首日清晨,我们抵达武当山景区,穿越文创长街,乘观光车沿盘山公路蜿蜒而上。车窗外,银杏透黄,槭树炽红,松竹沉翠,三色交织成秋山的主色调。宁老弟谙熟文史,说道:“太和之地不仅风景绝佳,更以道教文化和古建筑群闻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其为‘中国古代建筑成就的博物馆’。”
行至南岩宫停车场,拾级而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武当山九十九岩”中最负盛名的南岩宫。这座始建于唐代的道观镶嵌在群山峭壁间,红墙黛瓦与斑驳岩壁相映,宛如空中楼阁。山门两侧“展太极雄风,悟道家真谛;揽武当胜景,得自然天趣”的楹联,笔力遒劲,道尽此处人文与自然之美。
步入宫中,经龙虎殿赏青龙白虎二将英姿,穿过大殿左转长廊,便到了闻名遐迩的“龙头香”。这尊悬挑于绝壁之上的石构,长三米有余,龙头上雕琢香炉,下临万丈深渊,看似惊险,实则工艺精妙。瑞哥儿介绍:“相传这是元代工匠历时三年打造,寓意‘龙头探海,接法自然’。古代信士为表虔诚,会冒险踏上龙头香祈福,明代以后为安全起见,朝廷便禁止了此行为。”
南岩宫大殿内供奉真武大帝坐像,殿柱镌刻“道贯古今包宇宙,法遵自然驭乾坤”,阐述着武当道教“道法自然”的核心思想。我们在殿内驻足,听道士诵经声与山风鸟鸣相融,虔诚信众伴着铜磬声礼拜,心中烦扰顿消,真切体会到“天人合一”的禅意。
从南岩宫后门出发,沿古神道向紫霄宫前行。青石板步道两侧古木参天,或直耸入云如利剑,或枝干虬曲如盘龙。宁老弟指着一株老松道:“武当山有‘无峰不奇,无石不怪,无松不俏’之说,这株应该是‘迎客松’的变种,已有八百余年树龄。”我们倚松拍照,山风掠过,松涛阵阵,仿佛在诉说武当千年往事。
步道旁摩崖石刻随处可见,“第一山”“武当仙境”等题字笔势雄浑,其中“治世玄岳”出自嘉靖皇帝御笔。瑞哥儿好奇地问道:“为何武当山被称为‘玄岳’?”宁老弟释疑:“‘玄’是道教核心概念,泛指宇宙本原。嘉靖皇帝推崇武当道教,将其封为‘治世玄岳’,地位在五岳之上,可见当年武当之鼎盛。”
行至半途,忽见一处观景台,凭栏远眺,群峰如黛,云雾如带,远处紫霄宫红墙在秋林中若隐若现。恰有游人吟诵李白诗句:“楼台彩翠远分明,闻说仙家在此城。欲上青天揽明月,斜倚云根弄影行。”寥寥数语,道尽眼前景致。
问道紫霄,秋殿藏幽
复乘观光车,我们抵达紫霄宫。这座始建于北宋的道观是武当山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建筑群,被誉为“云外清都”。远望紫霄宫依山而建,层层递进,红墙绿瓦在秋阳下熠熠生辉,与周围苍松翠柏相映成趣。
“云驻蓬莱钟鼓静,香飘紫霄殿宇幽”,山门楹联精准描绘出此处的静谧肃穆。宫中循道庭规制,经龙虎殿、左右碑亭,便至紫霄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彰显皇家威严,梁架上彩绘金龙、凤凰、仙鹤、五福等图案,精雕细琢,栩栩如生。殿内供奉玉皇大帝、真武大帝等神像,庄严肃穆。见一位白发老者正教小孙孙跪拜,念念有词。小孩忽然手指神像准备说话,老翁急忙摁下他的手指,低声教诲。
一位向导介绍:“紫霄宫在明代是皇家祭祀圣地,永乐皇帝曾在此举行盛大法会。殿内斗拱、藻井均为明代建筑精华,未用一钉,全凭榫卯衔接,堪称建筑奇迹。”我们仔细端详梁柱衔接处,果然严丝合缝,不由叹服古人智慧。侧门立柱上“跬步登阶,悟透禅机明至理;寸心向善,参通道法见真如”的楹联,引发我们深思,只可惜凡夫俗子,道行尚浅,难悟真谛。
宫后父母殿供奉真武大帝父母,殿外秋菊盛开,黄白相间,清香袭人。殿前“甘露井”相传井水常年不涸,可治百病。一男子舀水猛饮一口,笑道:“来口神仙水,沾点真君灵气。”回首见一株高大银杏,金黄叶片铺满空地,宛如金色海洋,让我想起云南腾冲银杏村的遍地金黄。
夕阳西下,遥望金顶,时间已晚,体力不支。四人一拍即合,决定明日续登金顶。
金顶揽胜,云海观涛
次日清晨,乘观光车前往金顶。盘山公路蜿蜒曲折,前夜小聚的酒意翻涌,只得专注窗外景致以作缓解。抵达琼台乘坐索道,缆车穿行云雾中,脚下峰峦渐小,宛如仙境。瑞哥儿静默不语,问之方知畏高,老友们善意打趣。小莲妹望窗外云海,兴奋道:“我们也算是腾云驾雾了,《山海经》中‘蓬莱仙境’不过如此!”宁老弟补充:“武当金顶海拔1612米,是武当最高峰,古称‘天柱峰’,因峰顶常绕云雾,故称‘金顶云海’,是武当四大奇观之一。”
下了索道,沿石阶向金顶攀登。两旁松枝挂雾,秋草凝霜,寒意渐浓。途经朝天宫、黄龙洞等景点,洞内清泉终年不涸,相传是黄龙真人修炼处。洞壁“洞隐黄龙藏正气,山飞紫雾蕴玄机”的题字,为秘境增添了神秘色彩。
登至太和宫,这座建在悬崖上的道观堪称“建筑与自然完美结合”。倚窗远望,群山苍茫,颇有“太和三界静,道化万方隆”的气象。
从太和宫到金顶,需攀登陡峭的“九连蹬”——九十九级台阶,寓意“九九归一”。我们相互鼓劲,拽绳而上,虽气喘吁吁,但沿途的云海美景令人振奋。
登顶时雾气浓烈。东方天际云海翻腾,红日蓄势待发。猛然间,一缕金光斜洒远峰,恍如隔世。我忖度若光线直射金殿,该是何等奇观。
金殿是武当标志性建筑,这座纯铜鎏金大殿高5.54米,宽4.4米,深3.15米,重数百吨,全凭榫卯严丝合缝,是明代永乐年间艺术珍品。“统驭群灵镇三界,权衡万物定四方”的楹联气势恢宏。殿内真武大帝鎏金坐像神情威严。最奇绝属“雷火炼殿”——雷雨时雷电击殿却不损殿身,反将灰尘洗净,形成天然避雷系统,让金殿更加光亮,堪称自然神力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合。
在金顶远眺,武当群峰尽收眼底,云海茫茫,峰峦如岛,秋林尽染,正是“远望险峰连,白云系坳间”。小莲妹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让我们三人莫名大笑,令我们想起她来时路上,看到“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酒企广告,她极冷幽默说了句:“杜康和杜甫是一家的吗?”此刻想来,倒与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真义暗合。我们在观景台驻足良久,感受“天人合一”之境,心中充满震撼与敬畏。
归途留韵,武当情深
踏上归途,意犹未尽。南岩绝壁奇观、紫霄皇家气派、金顶云海观涛,每处景致都令人难忘。我们不仅领略武当深秋美景,感受道教文化底蕴,更在自然与人文交融中,体会到古代工匠的智慧匠心。真武修仙传说、古建榫卯技艺、楹联道家哲理,每段故事都引人深思。
回望武当,云雾缭绕,秋意正浓。红枫、黄栌、银杏交织成画,与古朴道观、蜿蜒石阶相映成趣。我更钟情枝头灯笼柿,经霜打磨,橙黄透亮,让人不舍。静谧洒秋叶,清辉满地,远处传来道观晚钟,悠远绵长,令人忘却尘世喧嚣。果是“鬼斧神工武当山,意犹未尽不思还”。
编辑:葛伟宇
初审:温 国
终审:黄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