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域 > 化州

多方聚力筑广场 文化惠民促振兴

​化州市杨梅镇杨梅村建成村级综合性文化广场

茂名网讯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化州市杨梅镇杨梅村以村级文化广场建设为关键抓手,汇聚多方帮扶力量,将一片昔日的闲置角落,打造成为集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民生福地,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典范。

多方聚力 从“群众愿景”到“乡村实景”

“以前村广场杂草丛生,杂物乱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大家没有活动的地方,连过年做年例都摆不开,真希望我们村能有个像样的文化广场!”杨梅村村民们殷切期盼,能在家门口有个整洁的活动场所。

群众的呼声就是行动的号角。杨梅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经深入调研与多方协调,杨梅村文化广场项目被列为帮扶项目,并成功争取到2023年度珠海市对口茂名市驻镇帮镇扶村省统筹配套帮扶资金,为项目落地提供了关键支撑。

在配套帮扶资金的支持下,2024年上半年,一座宽敞明亮的文化广场主楼拔地而起。面对尚未硬底化的场地和待完善的周边配套,村委书记陈观福为接下来的建设资金发愁,但他依然信念坚定:“我们必须动员一切力量,把整个广场彻底建好,绝不能辜负乡亲们的期待!”

转机出现在2025年。在珠海市人民医院基建项目部主任、驻杨梅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驻杨梅村第一书记吕靖的积极争取下,一笔来自珠海市人民医院的自筹帮扶资金注入项目,助力建成了标准化的篮球场。此举极大地鼓舞了全村上下的信心。

以此为契机,村委会乘势而上,一方面引导村集体经济投入,另一方面广泛发动本土乡贤捐资出力,相继完成了广场硬底化、危坡整治等工程,并增设了绿化花圃、健身器材。同时,村委会统筹布局,将多项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到广场及周边:升级变电设施,保障用电安全稳定;配套干净公厕与垃圾中转站,优化人居环境;硬化美化连接村道,便利村民出行……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一个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综合性文化广场从蓝图变为现实,实现了村级文化广场设施的统筹利用与协同发展。

文化生根 从“物理场地”到“精神舞台”

文化广场的活力,在于“建得好”,更在于“用得好”。2024年下半年,主楼刚刚落成,消息便传到了隔壁的杨梅小学。校长陈雄新激动地说:“孩子们终于有了一个真正属于他们的舞台!”学校随即在此举办了校园元旦文娱晚会。尽管当时场地条件仍较简陋,但孩子们在舞台上唱歌、跳舞、朗诵,自信的笑容如花绽放。这个舞台,不仅托举了孩子们的梦想,也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村民们目睹此景,无不感慨:“这个广场,建得值!”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2025年中秋节期间,配套设施基本完善的文化广场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依循当地习俗,连续十五场经典大戏轮番上演。铿锵的锣鼓、婉转的唱腔,不仅慰藉了老一辈的乡愁,也让年轻一代领略了传统艺术的魅力。广场上人头攒动,掌声与喝彩声不绝于耳,久违的浓浓乡情在此汇聚升华。这座广场,已然成为传承文化、凝聚人心的精神家园。

未来可期 从“建设样板”到“好戏连台”

小广场,大民生。杨梅村文化广场的蝶变,是乡村公共服务能级提升的缩影,更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生动实践的写照。展望未来,杨梅村将持续深耕这座“百姓舞台”:一是推动管理常态化,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确保设施完好、环境整洁;二是推动活动多元化,引入电影放映、广场舞大赛、政策宣讲等多彩活动,满足全龄村民需求;三是推动服务精细化,以广场为圆心,辐射带动全村公共服务水平整体提升,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每一位村民。

今日的杨梅村,文化广场上飞扬的不仅是欢声笑语,更是乡村振兴的昂扬旋律。它生动证明,只要汇聚众力、用心用情,就能让乡村公共空间焕发活力,让百姓生活更加美好,共同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壮丽画卷。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梁郁文 实习记者 麦凯茵 通讯员 梁观子

编辑:刘敬源

初审:温  国

终审:黄昌明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