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丰
“红叶生夔州,片片寄深情;愿君多尊重,生命树常青。”这是一片不寻常的书签——红叶题词。晶莹透明的塑胶夹裹一张红叶压合而成,色泽鲜艳明亮,叶脉细若蚊足,然而清晰凸出,其记录着我曾履职奉节(古称“夔州”)的一段美好而温馨的回忆。
2001年初冬的一个周末,时任支行行长的我,兴致勃勃地参加县体委组织的“金融杯”登山活动——攀爬“桃子山”(人民币第5套10元券背景图)。运动健儿们在“依斗门”码头集结,乘舟东下,一路高歌,破浪扬帆,驶近夔门。放眼望去,我不禁被眼前的景色震撼与折服!只见斑斓的色彩,红透的姿颜,从眼前开始,随着目光一寸一寸,由近及远铺展延伸。真可谓“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红叶,寓意着一种坚守。我沿着自然古朴的画廊,且行且停,陶醉其中,穷目力所极,是山顶之上碧蓝的天空,澄澈而无丝毫杂质,几缕白云轻轻飘荡在若有似无当中;往东则是夔门赤黄而绝决的崖壁,直插激流之中,扼守大江咽喉,策江水而奔腾不息。整个山上是一片彩色的海洋,仿佛上天撒布的调色种子——赤橙黄绿青蓝紫。而红,则是厚实的底色:一团团、一簇簇的红叶,彼此勾连却又各自独立,恰如熊熊的火焰在燃烧,跳跃向上,让整座山都生动起来。一路向东,整个瞿塘峡两岸都长着这红叶,酷似一匹精心织就的锦缎,顺势铺开,让人如入梦幻,宛如仙境。
我不禁感叹,也许,造物主有意将这漫山遍野的红叶,与巍峨雄壮的夔门交相辉映时,才更叫美轮美奂,才配称天下一绝。若把夔门比作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那么这如火如荼的红叶,便是其娇美羞涩的新娘。自古以来,阳刚与柔美并存,清峻与火热共举,才是完美的结合。或者这红叶与这夔门,便是远古遗落人间的神人仙侣,因为不舍,夔门与红叶才选择了这种方式,对望,陪伴,相依,爱恋。
红叶,诠释着一种坚韧。夔门两岸的山陡峭,与长江切成近九十度的角,存不下丰腴的沃土,只有在奇山怪石的缝隙里,留存一星半点未被雨水冲走的尘埃,故而少有高大的乔木在这儿落脚,千年万载,在这儿形成另一种风景——满山的红叶,温暖的夔门。也不知在这样贫瘠的山土上,这如春花盛开的红叶,要经过多少年的生长,方能长到今天这般热烈?仿佛从我初见它时就是这样,几十年过去了,它依然那样矮小,当春天就要来临,红叶落尽的时候,依旧是那样弱弱的几根树枝,但它坚忍不拔,守望永恒,既然选择了这里,便义无反顾地陪伴着这山,这水,江水绿时,它亦绿;江水冷时,它便用这惹人眼的红来装扮,它知道山的寂寞,懂得水的失落,它更明白自己的这一抹红,于整个秋天和冬季的意义。
红叶,彰显着一种执着。一片纯朴厚重的红叶,将初冬点燃;一弯浓妆淡抹的瞿峡,留给了人们无边的思念。这一刻,我突然发现,是不是需要重读红叶、重品红叶、重悟红叶?其实,天下红叶,并无二致,无非是秋日之萌动,以红惹人,以叶寓意。然而这一刻,站在峡江边上,桃子山下,红叶冬日之怒放,在寒风中摇曳多姿,为三峡增添了灵动和生气。夔州,已被满山的红叶染尽苍黄冬色。王安石云:“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诚然,相较人迹罕至的险远峻峰,游人如织的漫山红叶更易亲近,但其背后隐含的不同人生目标之高低,答案各在人心。从春天的青绿走来,到秋天绽放猩红的叶子,心怀理想,用红色点燃山川,奉献大地美丽,何尝不是一种艰难的坚守,一种卓绝的执着?
夔州红叶壁立于桃子山下,执著地守望,看江流千古,咏风流万种。不离不弃,不争不躁,不卑不亢,一份信念存于心中,百世沧桑胸怀寰宇。
夔州红叶,摄人心魂。红叶满山的大地就是一幅绚丽的画面,一首动人的诗,寄托着人们火热的情愫,映衬着人们梦想的色彩……
编辑:葛伟宇
初审:温 国
终审:何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