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茂名新闻

喜迎十五运 助力百千万

​2025茂南区全民健身运动会混合拔河比赛火热开赛

胜利的喜悦。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付思明 摄

拔河比赛现场热闹非凡。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波 摄

比赛现场。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付思明 摄


茂名网讯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民健身和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实施,丰富和活跃人民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推动群众性体育运动开展,展示茂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营造迎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及广东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在茂名举办的良好氛围,10月14日晚,“喜迎十五运助力百千万”2025茂南区全民健身运动会混合拔河比赛在茂名露天矿博物馆广场火热开赛。

本次比赛由茂南区人民政府指导,茂南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茂南区委宣传部、茂南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茂南区总工会主办,茂名日报社承办,吸引了来自茂南区各镇(街道)、区直各单位及省、市驻茂南区有关单位的25支队伍参赛。当晚,露天矿博物馆外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欢呼声与加油声此起彼伏。参赛队员们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在比赛中充分展现团队协作风采,传递全民健身正能量。

分组循环赛激烈角逐 各队展现拼搏协作精神

此次比赛为期两天,首日,25支队伍被分为8个小组,在专业拔河道上展开了分组循环赛。比赛采用中国拔河协会审定的最新《拔河竞赛规则》,严格规范参赛队员动作、用具与赛场纪律,每支队伍由18名运动员组成,其中每场比赛保证至少两名女队员上场,全队总体重不超过750公斤,充分体现了“混合”与“公平”的赛事特点。

现场随着裁判员一声哨响,绳子瞬间绷紧,参赛队员们身体后仰,脚蹬地面,齐声呼喊着口号,全力向后拉拽。绳中的标志带在双方僵持中左右移动,每一次偏移都牵动着现场每一个人的心。“一二!加油!一二!加油!”整齐划一的呐喊声从赛场传来,伴随着现场观众的助威声,将比赛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有的队伍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依靠整体配合逐步推进;有的队伍则在劣势中突然发力,实现惊天逆转。队员之间默契的眼神交流,场边教练急促而有力的指挥,以及观众挥舞的手臂和激动的跳跃,构成了一幅充满力量与激情的画面。

茂南区城管局代表队队员蔡亚锋在完成第一场比赛后抹着汗水说:“我们的队员都十分刻苦地训练,拔河不仅是力量的比拼,更是团队信任和协作的考验,在训练和比赛中,我们的团队凝聚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河西街道代表队的带队人员梁景也表示,在接到拔河赛的通知后,干部职工踊跃报名,而后挑选了精干力量组队,队员们在安排好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训练,大家认为拔河比赛需同心协力,能锻炼团队精神,对工作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全民健身共享运动快乐 欢声笑语喜迎十五运

比赛中,热烈的气氛感染着每一个人。不少观众是参赛队员的亲友团,也有许多市民游客被热闹的场面吸引,驻足观看。带着孩子来观赛的陈女士说:“孩子看得特别兴奋,一直跟着喊加油。这样的活动不仅好看,还能让大家感受到团结拼搏的精神,感受运动的快乐,对孩子、对大人都有很好的影响。”

比赛中,不乏温馨与感动的瞬间。当一支队伍不慎失利时,对手并没有急于庆祝,而是主动走上前与他们击掌互勉。一个个细节,完美诠释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比赛在安全、有序的氛围中进行。

据了解,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11月9日至21日举行,将由广东、香港、澳门三地共同举办。此次拔河比赛的主办方有关负责人表示,拔河比赛作为茂南区全民健身运动会的重要项目之一,是推动全民健身与“百千万工程”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为了确保赛事专业、公平、安全,组委会不仅专门在比赛中设置了专业拔河道,还邀请了经验丰富的裁判团队执裁。“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丰富干部职工的文体生活,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展现茂南区团结进取、勇于拼搏的形象,也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2026年省运会预热助威,营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

茂南区市场监管局代表队是上届拔河比赛的冠军队伍,在昨晚的比赛中,该支队伍依然表现亮眼。该队队员吴剑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喜迎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2026年省运会、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全民健身的热情持续高涨,这次拔河比赛正是干部职工展现活力、凝聚力量的好舞台。他说:“再次站上这条赛道,我们必将延续去年那股拼劲,赛出我们的昂扬斗志和扎实作风!我们不仅为卫冕而来,更是为十五运会和省运会添彩,为“百千万工程”助力,也为营造全民健身热潮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琴

编辑:刘敬源

初审:温  国

终审:朱武军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