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
益智果
藿香
茂名网讯 信宜市地处粤西山区,生态资源丰富,发展林下经济和中草药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引入并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路径,由实力雄厚的医药企业或合作社牵头,建立益智、肉桂、八角、藿香、牛大力、生姜等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并为广大农户提供优质种苗、技术指导和田间管理服务,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形成稳定的产销联结机制,积极破解中药材种植“散、小、弱”、市场对接不畅、价格波动风险大等难题,让更多农户共享产业发展的红利,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藿香是“十大南药”之一,适宜在广东、海南地区种植,由于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藿香种植环境需要有适度的荫蔽,信宜市茶山镇充分抓住藿香生长所需环境特性,利用信宜李果林套种藿香,提升林地资源利用率、产出率,实现“借绿增收”。
据茶山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镇藿香种植面积达700至800亩,均利用信宜李林下空间布局。藿香于每年4月前后栽种,12月启动收获,其生长周期与信宜李管理周期相互错开,实现土地资源与劳动力资源的高效配置。自去年试种400多亩并取得良好效益后,茶山镇藿香产业今年已实现规模扩面与品质提升。
信宜市茶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藿香在南药市场需求旺盛,村民积极性高涨,林下种植藿香还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去年,藿香亩产达1000至1500公斤,亩产值约5000至6000元。目前,该公司已与200多户农户建立合作关系,今年累计发放藿香苗25万株,预计总产量可达100吨。
作为信宜市另一重要南药品种,益智种植历史悠久,当前广泛种植于各个镇街,其中被誉为“南药小镇”的洪冠镇种植规模最大。该镇在10多年前,就推出“高脂马尾松+益智”的复合种植模式,免费向群众发放松苗和益智苗,并不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充分调动群众的种植积极性,推动高脂马尾松与益智种植面积持续扩大,实现“一林双收”的良好效益。
“今年蓝村群众自发在松树下扩种益智,行情较往年有所提升。收入最低的农户约1万至2万元,最高的达10多万元。”洪冠镇蓝村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邱鸣介绍,今年蓝村村新增益智种植面积2000多亩,全村益智种植总面积已超7000亩,群众种植热情高涨。
在洪冠镇蓝村村绵延的松树林下,今年新种下的益智长势喜人,已有约1米高,两年后将能够实现挂果产果。据了解,当前益智种植已覆盖洪冠镇14个行政村,总面积达7万多亩。在产业链延伸与价值提升方面,洪冠镇积极与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开发益智果脯、益智饮料、益智蜂蜜、益智粽、益智花茶、益智酒等益智系列产品,大大提升了益智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洪冠益智”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市场反响热烈。近年来,洪冠益智生果收购价稳定在每公斤16至20元,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果”。
除藿香、益智等特色南药外,药食同源的生姜在信宜市各街镇种植同样广泛。生姜种植门槛相对较低、周期较短、市场稳定,成为许多农户快速增收的重要选择,进一步丰富了该市中草药产业的构成。
在朱砂镇埠头村的连片山地上,绿油油的姜苗随风摇曳,长势喜人。“当前生姜种植效益良好,管理得当的情况下亩产可达5000多公斤,按市场价每公斤4至6元计算,收益十分可观。”朱砂镇埠头村种植大户黎富平表示,他个人种植生姜12至13亩,且无需担忧销路,收购商均上门在地头收购。
据了解,埠头村近一两年才逐步发展生姜种植,目前规模已达300多亩;而在朱砂镇,生姜种植几乎覆盖所有村庄,多个种植大村规模远超埠头村,全镇生姜种植总面积已达2000亩。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英梅 通讯员 王庆珍 黄国通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朱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