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茂名时评

全面建设海洋强市系列评论

沿着一条轴线,突出三个统筹,用好四大抓手

兴茂平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茂名要抓住海洋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向海洋要空间、要生产力、求新增长点,培育海洋经济新引擎,开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就必须从茂名发展全局的视角来谋划,因此要立足海洋资源禀赋,在打造“四大引擎”的同时,还要做到“沿着一条轴线、突出三个统筹、用好四大抓手”,以更大力度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市,奋力打造沿海经济重要增长极。

市委市政府近年提出,要围绕“两轴-两个圈层”城市布局,打造山海并茂、蓝绿交织、城乡融合的现代化滨海城市。全面建设海洋强市,也要放在这个全局来考量。“沿着一条轴线”,就是沿滨海发展轴整体布局港产城乡融合发展,以滨海旅游公路为轴线,打造滨海发展轴。发展海洋经济,要沿滨海发展轴整体布局,重点是强化“两湾”产业布局:环水东湾布局总部经济、临港商务和生态修复项目等,环博贺湾布局建设绿色化工产业园,配套完善港口物流枢纽体系,升级改造传统渔港设施,培育现代化海洋牧场,通过产业链延伸带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形成以港促产、以产兴城、以城带乡的融合发展新格局。在此过程中,必须突出“三个统筹”:统筹“陆与海”“港产城”“开发与保护”。

统筹“陆与海”。发展海洋经济必须“跳出海洋看海洋”,突出“陆海统筹、山海互济”,将陆海全域作为有机整体来统筹谋划,使陆的优势与海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首先要统筹陆地与海洋。开发海洋需要强大的陆域经济支持,陆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依托于蓝色国土。要以海定陆、以陆促海,形成优势互补、一体融合的海洋经济发展模式。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海洋空间潜力,海洋承载着90%的全球贸易,蕴含着丰富的能源资源,提供着群众所需的优质蛋白、生物产品、自然风光。要推动资源开发、生产建设由陆上向海洋延伸,全面提升海洋开发的广度、深度、强度,把海洋发展的潜力空间充分释放出来。另一方面要做好岸上和腹地文章,“海洋文章岸上做”,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海产品精深加工,建设陆海兼备、江海相连的交通网络,立足疏港铁路发展水铁联运、多式联运,打通陆海大通道,让海洋产品更好地走向广大内陆腹地。其次要统筹港、产、城。把“一带两核、多点支撑”滨海空间布局(“一带”为沿179公里海岸线的黄金经济带,“两核”指发展环博贺港产业集聚核和环水东湾功能服务核),放在“两轴-两个圈层”的城市发展大局中通盘考虑,聚焦打造“吸引人、留住人”的港区、产区、城区,谋深谋实港产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思路、方法和重点任务,形成以港兴产、以港兴城的良好态势。再次,要统筹开发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市岸线不算长,但却是非常宝贵和稀缺的资源。要持续遏制污染物入海,加快完善沿海镇街及水东湾污水管网建设,强化海水养殖污染治理,持续开展入海河流污染治理,严厉打击污染海洋环境、破坏海洋生态的违法行为。要系统实施海洋生态修复,深入实施海岸线整治修复、魅力沙滩打造、海堤生态化、滨海湿地恢复、美丽海湾建设“五大工程”,推动博贺湾、水东湾开展红树林营造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强化岸线精细管控和生态修复,全面构建人海和谐的海洋开发新格局。

要用好“四大抓手”,就是要在港口、园区、企业、体制上下功夫,筑牢海洋强市发展支撑。一是加快建设现代化深水大港。为茂名“向海而兴”筑牢深蓝基石。聚焦“功能完善、设施齐备、运转高效”的港口功能,加快博贺新港区和吉达港区正式获批对外开放,加力推进30万吨原油码头、通用码头(二阶段)等7个在建码头泊位及30万吨航道、粤电煤炭码头铁路专用线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智能化、自动化港口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海上船舶停泊、装卸、仓储、运转和集散能力。要进一步完善以港口为核心的立体交通体系,推动工业园区、港口、中心镇等节点区域与干线路网的连接线建设,以大港口串起大通道,以大通道促进大循环,实现“巨轮到港即入腹地”的无缝衔接。二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临港产业平台。管理上,要重点推进“五个一”:编制一套“能落地”的产业规划、建立一套“地等项目”的弹性供地机制、建设一批“拎包入住”的标准工业厂房、配套一批“一站式”的生产性服务平台、打造一支“店小二式”的专业运营团队。配套上,要大力发展物流服务业,吸引物流企业、货代企业在全市各产业平台设立区域总部、分拨中心,重点发展大宗商品物流、冷链物流、能源储备,提升临港物流业对产业链、供应链支撑保障能力。三是加快推进海洋经济配套企业引育。湛江拥有恒兴集团、海威农业等多家龙头企业,与此相比,龙头企业是茂名的短板。要精准引企。系统梳理聚焦龙头企业、链主项目的上下游企业,绘制产业发展图谱,按图索骥精准招商,放大产业“榕树效应”,推动海洋经济起势发展、集聚成群。用好“佛茂指挥部+投资促进局+小分队”招商引资新机制,探索基金招商、以商招商,积极引进海产品加工业、海洋牧场等补短板龙头项目,形成一批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高的规模化临港产业集群。要系统育企。建立“微成长、小升规、高变强”的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引导中小企业朝单项冠军、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加快形成有创新力、牵引力的临港企业“雁阵”。四是加快完善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要优化要素配置,探索实施“标准海”供应,优化土地保障、金融支持、人才扶持等一揽子政策措施,构建“钱随效走”“地随效走”的竞争性分配机制。要强化创新支撑,用好茂名现有的省级原良种场,搭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三方协作的种业科技创新与支撑服务平台,强化重点品种技术攻关,为海洋养殖提供优质苗种支撑。深化“湾区研发+茂名制造”机制,探索建立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特区”,试行涉海知识产权跨境交易、中试项目用地弹性审批等政策,推动海洋科创成果在茂名高效转化。要创新合作模式,利用“补改投”资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搭建好养殖平台、完善配套设施,探索“国企+民企”“国企+合作社”“国企+农户”等模式,通过合作、租赁等方式开展深水网箱养殖,吸引更多人才、资金投入海洋牧场建设。要提升服务效能,建立集法律、会计、咨询、融资、通关等专业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体系,持续优化“政策找人”、农产品出口退税“极速办”等服务举措,畅通出口通道。

近段时间,多个台风来袭粤西并带来较大的损失。自然灾害无法避免,也是沿海的劣势所在,但我们更要看到沿海地区发展经济的更大更多的优势,看到向海而兴的美好前景。只要我们致力打造“四大引擎”,坚持把“五链共建”作为临港产业主攻方向,培育海洋船舶、海工装备、海上风电等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串珠成链打造滨海文旅胜地,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就一定能够在全面建设海洋强市的进程中创造辉煌业绩。


编辑:李仁娟

初审:温  国

终审:黄昌明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