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域 > 电白

电白“四聚力”推进典型镇村建设

9个镇(街道)完成施工招标工作,一、二批典型镇村均已达标


茂名网讯 近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近年来,电白区聚焦典型镇村培育创建工作,聚力党建引领、企村联动、产业兴村、全民参与,推动规划建设任务落地见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机制,为实现典型镇村全覆盖目标筑牢基础,加速推进“百千万工程”。截至目前,该区已有9个镇(街道)完成施工招标工作;一、二批典型镇村均已达标并成立强镇公司9家、强村公司133家,聘请职业经理人22名;第三批7个典型镇、43个典型村建设加快推进,联城带村、典型示范效应初显。

聚力党建引领,精准锚定建设方向

电白区将党建引领贯穿典型镇村建设全程,以组织力激活发展动能。

强化先锋带动。组建党员先锋队,树立党员标杆,引导党员主动投身典型镇村培育建设工作,在社区内营造浓厚的干事氛围;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常态化开展“百千万·树下议事”“人大+说事”“党员走访”等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向群众宣讲“百千万工程”的重大意义与政策要点,同步收集群众的诉求与发展建议。

统筹谋划衔接。推动镇村规划与县域发展、产业布局、生态保护、历史文化传承等专项规划衔接,确保规划具备前瞻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如高地街道中海社区多方联动,借助党员先锋队开展全方位调研,广泛听取民意,汇聚乡贤智慧,确定“山海桃源·醉美渔村”的发展定位,并以此制定典型村全面发展规划方案。

实行清单管理。将宏观规划细化为具体项目清单,明确每项任务的内容、要求、时限、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实行“挂图作战、对表推进”模式。如针对霞洞镇上河村的保护开发,制定任务清单并列出52项具体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间节点,实现精准高效管理。

聚力企村联动,全面改善村容村貌

电白区联合建筑企业,从多维度改善村庄整体环境。

完善基础设施。推进村内道路硬底化全覆盖,制定资金奖补政策,组织群众投工投劳,今年已完成村内道路攻坚585.70公里。

提升农房风貌。严格执行农房管控二十四字工作方针,充分运用乡村振兴“一四五”工作法,集中开展赤膊房美化整治和农房微改造工作。按轻重缓急对“四沿”交通线路、典型镇村等重点区域可视范围内的农房开展风貌提升,三年来累计完成1.04万栋农房风貌提升。目前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攻坚行动,以逐步实现全覆盖。如电海街道安乐村与清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结对协议,因地制宜打造“四小园”和绿美庭院、实现地面硬底化4392平方米、完成55栋农房风貌提升等。

创新环境治理。巩固“三大革命”成果,在全省首创“农家小苑”家禽集中圈养模式。如旦场镇花园村创新规划并实施了“村户共建”标准化鸡舍项目,显著提升了村庄环境的整洁度与美观度。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该区3337条村完成污水治理,完成率85.32%;常态化开展“三清四整治”行动,创新推行自然村人居环境整治集中清洁日活动,338个行政村“三线”整治率达80%,美丽宜居村市级达标率达80.6%,后续将继续推进至100%。

聚力产业兴村,持续拓宽增收渠道

电白区各典型镇村挖掘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文化底蕴和生态特色,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招商引资、企业共建、强村公司引领、盘活闲置资源等方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手工文创等,同时保护修复传统村落格局和特色民居,塑造独具魅力的乡村风貌和城镇景观,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如马踏镇在驻镇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探索出“红色教育+古建保护+产业振兴”的融合路径,建成“石古湾禾堂绿色生态种养”“仁岭源杨梅园”“坡连垌生态园”等示范基地。

避免同质竞争。注重找准自身定位,提升典型镇村的辨识度和吸引力。如罗坑镇里平村依托山水资源,打造国家3A级旅游景区鹅凰小镇,年均村集体收入超26万元;高地街道中海社区立足海洋资源优势和传统产业基础,构建“捕捞—加工—销售”全链条产业体系,通过“家庭微工坊+电商直播”的模式,实现450吨海产年捕量转化为1100万元干货产值。

聚力全民参与,凝聚共建共治合力

电白区积极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群众主体”的多元共建机制,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典型镇村规划建设。

汇聚社会资源。发挥“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作用,组织发动乡贤、企业、社会组织等力量为典型镇村建设献策出力;同时高效推动央企、民企深度参与规划建设,创新投融资模式,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金参与乡村建设。

焕发群众干劲。以巡查监督轮值制、集中清洁日、门前三包、和“八大行动“等为突破口,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靶向破解人居环境整治中的顽瘴痼疾。

凝聚群众力量。通过“村民说事”“板凳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村民意见,激发村民参与规划、建设、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截至目前,全区通过“村民说事”收集合理化建议6000多条,采纳实施5200多条,村民投工投劳参与乡村建设超15万人次。如旦场镇花园村在标准化鸡舍建设过程中,创新采用“村户共建、费用共担”的运作模式,切实减轻农户经济负担,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柯小瑛 通讯员 刘绪良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黄昌明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