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茂名时评

​推进职业教育创新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特约评论员 吴松

2025年电商直播销售荔枝1262万元、开展技术攻关获取多项专利、推行“双导师制”组建电商直播团队、构建荔枝产业全周期教学体系、开展无人机技术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打造“茂名罗非鱼村支书罗水渠IP”品牌……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围绕“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特色优势产业,结合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从科研创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品牌打造等方面着力,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和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主动融入“百千万工程”,深度赋能茂名特色产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产教融合推动教改模式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那么,如何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探索“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新路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各类人才和技术技能支撑,这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题中之义。为促进新时代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探索大学生个性化、多元化成长成才路径,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电子商务专业作为试点,组建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专班,推行“双导师制”,建立校企师生直播团队,组织电商专业学生参与电商直播教学实践活动,将教学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教学模式直观灵活,可观可感可操作,不仅能检验学生现场学习成效和教学成果,而且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譬如,2025年“十万电商卖荔枝”活动,学院组建校内校外两大直播阵地,师生团队火力全开,为高州、茂南16个荔枝主产镇举办短视频制作、账号运营、AI直播技术等新媒体电商培训班,开展助农直播100余场,实现荔枝销售额1262万元。可见,只有深度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才能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科技引领推动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是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高校保持旺盛生命力和战略定力的源头活水。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作为一所专门为区域发展培养专业人才的农业林业高校,始终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注重科研工作,突出科技引领作用,引导师生着力荔枝、龙眼、化橘红、三华李、沉香等特色优势产业链的技术攻关,推进茂名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并取得多项科研创新成果。罗剑斌团队2023年研发的“一种荔枝脱梗装置”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有效提高荔枝分拣效率;万国海团队2023年开发的“一种荔枝运输用保鲜箱”,采用五组冰柱温控系统,为荔枝长途运输提供解决方案;罗剑斌团队2023年发明的“一种荔枝酒的制备方法”获得国家专利,采用荔枝冻果为原料,解决鲜果加工时效难题;朱启明团队开展的“生鲜荔枝品质劣变信息智能检测技术研究”被广东省教育厅列为2023年省级课题,为荔枝品质控制提供技术支持;罗剑斌负责的“茂名荔枝种质资源评价挖掘与创新利用研究”被广东省教育厅列为2021年课题项目,为荔枝品种改良和古树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学院的团队还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携手合作,参与2024年“荔枝、蔬菜、南药等特色作物提质增效技术应用与推广”项目,推动种植环节技术创新。据不完全统计,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累计承担市级以上项目200多项,获授权专利18件、软件著作权21项,实现了产教融合与社会服务双向奔赴,科技引领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创新创业实践彰显青春担当。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推动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促进跨学科融合,促进产教研融合,提升科研成果转化,而且可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重塑大学生社会认知和价值观,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因而,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采取“课堂+田间+直播间”“实训+助农”“科技+文化”等教学新模式,以“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的形式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创新融入果园采摘、文化科普、物流打包、直播运营、供应链管理、客户服务等应用实景,让大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提高创新创业技能。譬如,学院创新创业实践团队与茂南区金塘村委会紧密合作,精心打造“茂名罗非鱼村支书罗水渠IP”账号,仅仅19天就为“茂名罗非鱼村支书罗水渠IP”账号销售荔枝10万斤、交易额120余万元,粉丝量突破10万,茂名罗非鱼在短视频平台总播放量达1793.6万次,其中,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突破1437.5万次。学院实施“绿色养殖”精英培育计划和“一村一技”精准帮扶行动,打造“智慧牧渔”综合服务平台和“三产融合”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培育水产与畜禽养殖全产业链人才,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定制化技术支持,推动传统养殖产业模式向绿色智慧模式转型升级。显而易见,以“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不仅成功打造了“茂名罗非鱼村支书罗水渠IP”品牌和“智慧牧渔”综合服务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强化教学实习实训,拓宽创业就业视野,彰显大学生责任担当,而且真正实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和推动“百千万工程”助农兴农双丰收,硕果累累,成绩亮眼。

创新培训机制服务低空经济。继数字经济、新能源车、AI之后,低空经济这个万亿级新赛道的超级风口呼啸而来,成为全球大国押注的新蓝海。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蛋糕将达1.5万亿元,2035年将增长至3.5万亿元。可以预见,谁掌握了天空,谁就可能掌握未来经济的命脉。因而,全国各地纷纷出台发展低空经济政策,将发展低空经济写入地方发展蓝图,剑指天穹,“抢滩登陆”。在这场关乎未来的“天空争夺战”中,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东,引擎全力发动,誓要抢占制高点。广州、深圳、珠海冲锋在前,东莞、佛山、惠州、茂名等城市紧随其后。全省低空基建密集落地,应用场景遍地开花——广东正用“空域资源”这把钥匙,重塑产业新格局。茂名作为经济发展后发地区,如何推动无人机产能落地,“抢滩登陆”,这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一道崭新的课题。作为服务区域发展的高职院校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更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主动出击,与深圳鼎峰无限电子有限公司携手合作,率先在茂名地区成立无人机驾驶培训学院,搭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体系,开展无人机植保、物流等技术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开设无人机技术应用专业,把专业建在茂名低空经济产业链上,把工厂建到校园,把课堂搬进车间,培养学生操控技能、作业技能、负载开发能力,促进无人机“政、产、学、研、用、资、创”融合发展,助推无人机产能落地茂名,推动茂名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发展,为茂名“多链共建”“3336”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奠定厚实基础。

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而且成果丰硕,振奋人心。然而,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职业教育综合改革任重而道远。因而,必须融合乡村振兴元素,与“百千万工程”结合起来,与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与地方特色文化结合起来,与乡村治理结合起来,这是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务实路径。


编辑:刘敬源

初审:温  国

终审:何康源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