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域 > 信宜

“三驾马车”驱动“云上大成”驶入发展快车道

“信字号”大成镇高黄酮茶。

茂名网讯  在当下推进典型镇建设中,大成镇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径,以高黄酮茶、北梭甜柿、大成面三大特色产业为强劲引擎,引进数字化手段赋能,通过整合资源促农文旅融合,驱动“云上大成”进入“百千万工程”发展快车道。

生长在云开山脉大雾岭的高黄酮茶,是大成纳入“信字号”特色产品。经过不断扩种和发展,当前高黄酮茶种植近8000亩,年均产出干茶约110吨,总产值高达8400多万元,产业发展惠及800多户茶农,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

泰洪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林松介绍,公司研发出“冷泡茶”新产品,与本土茶饮品牌“柠作”合作推出高黄酮茶口味茶饮,产品在信宜本地及珠三角地区广受欢迎。目前茶产品已成功开拓大湾区市场并出口海外,未来计划在保持高黄酮茶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引进福建安溪和台湾地区优质高山红茶品种,力争三年内扩种2000亩,打造万亩生态茶园,联动大雾岭开发茶文旅经济。

与此同时,在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麓,托起“致富梦”的北梭甜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北梭村干部丁永妹表示,去年,“信字号”北梭甜柿销售量达200多万公斤,较2023年同比增多10余万公斤。按照品控溯源要求进行管护,村民通过种植甜柿实现户均增收2.5万元。今年将进一步强化品质管控,已授权15家种植合作社按照统一标准开展生产,预计全年甜柿产量可达600多万公斤。

北梭甜柿自十多年前引进北梭村种植以来,经过改良和扩种,成为“晚秋第一佳果”,入选“信字号”特色农产品。在市场的驱动下,该村乘势而上建立“公司+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并构建起覆盖生产、品控、销售的完整链条。大成镇政府也双管齐下,助力畅通销售渠道,线下举行一年一度甜柿品果节,吸引八方游客入园采摘。线上借力抖音、快手直播带货,并通过京东、淘宝等平台将“信字号”甜柿推向全国,同时打通产供销链条通道,提升流通效率,让“甜柿经济”真正成为强村富民的支柱。

利用山下良田资源,大成镇正在打造大成面产业新支柱。该镇创新采用“双季稻+小麦轮作”模式,在禄豪村、禄福村、水美村等11个行政村推广小麦种植超1500亩,亩产稳定在300公斤左右,为“大成面”提供原料保障;并采用“政府投资建厂、企业进驻投产”模式,投资建设数字农业农产品加工展销中心(一期),引入周记汇福饼业有限公司进行运营。

大成万穗乐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军霖表示,工厂目前处于试运营阶段,计划于8月15日正式投产。投产后预计日产量1000至2000公斤,年产量约32万公斤。原材料全以大成本地的小麦为主,进行二次深加工,通过与强村公司合作带动当地农户发展小麦种植。

大成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镇将持续发力打响甜柿、高黄酮茶、大成面这三张名片,以“典型镇”建设为总抓手,加快建设北梭甜柿产业发展基地和高黄酮茶一二三产业融合基地项目。在甜柿产业发展方面,继续发动农户扩大种植并按照“信字号”品控溯源要求做好管护,在产量和品质方面持续提升;在高黄酮茶产业发展方面,继续推进“茶+”模式,在茶饮、茶艺体验、茶树采摘权、茶文化体验上,走出新赛道;在大成面品牌打造方面,今年秋收后继续发动农户种植小麦,并督促做好大成面生产加工,做好品牌包装,打造好大成面“种植、加工、销售”产业发展一条龙。该镇在推进三大产业发展的同时,还精心设计了串联北梭瀑布观光、甜柿园自摘、茶园研学、大成面工坊、乡村民宿、大田顶自然风光点的“农文旅”精品旅游线路,改善乡村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积极提升游客接待能力和舒适度,更深度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通讯员 王庆珍 黄国通

编辑:葛伟宇

初审:温  国

终审:何康源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