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茂平
今年5月,省委书记黄坤明再次到茂名调研时充分肯定茂名“百千万工程”初见成效,赋予茂名“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城市、联动大区域”的新使命,并要求茂名“尽快站上5000亿元GDP台阶”,在百舸争流中脱颖而出,为全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样子、多作贡献。
省委要求茂名“发展大产业”,着眼的是茂名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趋势,并深刻指出茂名发展大产业有空间、有基础、有前景。大产业之大,首先在于传统石化产业的优势不能丢,要激发石化产业榕树效应,特别是要支持茂名石化发展壮大,持续夯实基础,推动转型升级,培育新优势。其次在于新的赛道要加快成势,压茬推进、久久为功,一任接着一任干,实现从0到1再到10的突破,重点是推动绿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积厚成势。要而言之,茂名发展大产业,最关键的还是要锚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五链共建”向“多链共建”拓展中培育新质生产力:聚力抓好项目、园区、招商、企业四件事,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五链”向“多链”拓展,构建具有茂名特色的3336现代化产业体系。
提速推进依托茂名石化、零碳产业园、欣旺达电白基地、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和华南钛谷五大链主企业和项目,加快延链、补链、强链。“五链共建”根植于茂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具有光明前景。要以“五链”项目加快建设和投产为突破口,打通“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模式,牵引形成“从0到1再到N”的梯次发展局面。要紧盯茂名石化升级改造项目建设节点,加快产业链招商,推进延链补链,推动上游原料在茂名“吃干榨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建立一批零碳园区,茂名零碳产业园谋划早、开局好,要着力推动高温气冷堆与石化园区耦合,在开辟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赛道上走在前。要全力保障万吨级碳纤维项目年内投产,加快形成“丙烷—丙烯—丙烯腈—碳纤维”产业链;确保丙烯酸产业园一期项目年内建成试车,撬动“丙烷—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新链条。要力争华南钛谷一期50万吨高端富钛材料及配套项目等年内投产,开工建设3万吨先进钛材项目,加速形成钛锆新材料产业集群。要加速布局新型储能、电子信息、低空经济产业链,抢占战略先机,培育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快欣旺达电白基地产能爬坡,落地汽车电子及集成电路、消费电子、通信设备等项目,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园扩容提质。加快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规划建设,形成储能产业聚合优势。以高新区清研新材料加速基地为基础,打造光刻胶、分散剂、特种工程塑料等新材料产业集群。以场景应用为导向,推动低空产业与物流、工业、农业、文旅等领域之间实现更多“跨界融合”。
扎实开展“项目落地年”。项目不落地,等于空招商。市委把今年定为“项目落地年”,就是以项目落地论英雄,引导全市坚持“项目为王”,确保招引项目落得下、建得快、早投产,形成“五链”向“多链”拓展的坚实底气。要坚持项目招引和落地“两手抓”。强化“一把手”抓招商,不断优化“佛茂指挥部+投资促进局+小分队”招商引资新机制,经济部门要落实“管行业必须管招商”,锻造懂产业、懂政策、懂谈判、懂企业、懂市场的“五懂”人才,形成“人人关注营商环境、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市县一体招商体系要健全,重大制造业项目及其要素保障全市统筹,提升“意向—签约—落地—投产”全链条转化率,全市上下团结一心抓项目、兴产业。要千方百计抓服务。推广“五机制一中心”政务服务模式,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和政企“直通”机制,以“店小二”精神服务重点项目。要完善项目推进制度机制,实施挂图作战、清单管理、专班运作、跟踪问效,及时拔钉清障,确保项目落地。
狠抓园区攻坚提升。加快实现园区载体提质增效,打造承载产业的“金名片”。要“科学化”抓规划。抓好产业转移主平台、高新区、经开区等园区建设和优化整合,进一步优化提升规划布局。尽快推动高新区扩区,实现“一区多园”联动发展;佛茂指挥部、茂南、高州要抓紧佛茂合作园拓园工作,争取2026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超200亿元。化州要加快临空经济区土地盘整,围绕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与食品加工、现代物流与航空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上实现新突破。要“一体化”抓建设。对标一流园区,以产城融合、适度超前的理念,高标准建设水电路气网、标准厂房、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统筹布局生活配套设施,积极搭建金融保险、中介服务、仓储物流等服务平台,做好园区周边业态布局和风貌提升,提升园区承载力。要“集约化”抓土地。实施土地整备攻坚行动,深入整治“五未”土地,“一地块一策略”提速盘活低效闲置用地,形成“项目跟着规划走、土地等着项目落”良性循环。优先引导企业入驻标准厂房,鼓励采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等方式供地,实现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要“市场化”抓运营。用好国企平台资源力量,开展“管委会+开发公司”改革试点,推动平台公司从委托代建、租赁出售向管理运营角色转变,从重资产模式向轻重结合或轻资产模式转变。平台公司要深度参与园区规划、产业投资孵化、招商稳商留商等全过程各环节,通过精细化运营持续创造价值、推动园区长远发展。
推动企业扩量提质。要实施新增规上工业企业专项行动,推动潜力企业可升快升、应升尽升。要实施企业增资扩产专项行动,摒弃“重外轻内、重引轻育”思想,强化本土企业培育发展,对增资扩产企业要开通绿色通道,让更多项目留在茂名。要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程,成立“专精特新”企业联盟,重点聚焦食品加工、矿产资源加工、先进装备制造领域,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引导“链主”企业与中小企业“大手拉小手”,带活更多产业链,让产业版图更丰富、有活力。
“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城市、联动大区域”的使命任重道远,但只要全市上下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就一定能够达成这一战略目标。
信心来自茂名积厚成势的发展态势。经过长期奋斗,茂名各领域实现新发展,创造了向上跃升的新机遇,支撑我们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首先,是多重机遇叠加的红利。茂名承载着总书记、党中央的关心厚爱,寄托着省委和黄坤明书记的殷切期望,极大增强了我们前进的动力。国家宏观政策更加积极,特别是扩内需政策力度大,有利于我们补短板。国务院把粤西作为城镇化潜力较大的七个片区之一,省委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城乡融合、协调发展迎来难得机遇。其二,是交通持续改善的区位便利。构建起“水、铁、空、港、公”兼备的立体交通网络,内畅外联,人流、物流、信息流往来便捷高效,昔日“劣势”变成“胜势”。其三,是大规模市场的空间潜力。茂名是全省第三户籍人口大市,在“百千万工程”和茂名新城牵引下,城镇功能持续完善、品质不断提升,人口回流态势加速,全市常住人口连续几年增长,带来了畅旺人气,也带来了更大市场空间。其四,日益完善的投资环境。一批打基础、增后劲的重点项目进入集中建设期,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一批十亿级、百亿级项目签约落地,新旧动能转换迈出坚实步伐。其五,是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这些年,我们共同经历了一系列大战大考,在战风斗雨中啃下了很多“硬骨头”。茂名新城23条道路建设全面铺开、创造了同时在建交通项目最多的新纪录,而丙烯酸产业园从洽谈到动工仅10个月,再次彰显了我们凯歌行进、踔厉奋发的坚定信心和良好精神状态。
一次次奋斗磨砺,昂扬了全市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守正创新、破立并举,就一定能够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不负“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城市、联动大区域”的历史使命。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黄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