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茂名时评

党政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王如晓(市区)

今年初,我市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这是我市首次获此殊荣。近年来,茂名市委、市政府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做好双拥工作,全面落实拥军优属、优抚安置等各项政策,不断创新双拥形式,健全完善机制体制,弘扬双拥精神和“好心茂名”精神,巩固和发展了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推动了茂名市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

出于对子弟兵的崇敬以及对双拥工作的热爱,日前,我写了一幅书法作品参赛,我书写的内容是:党与军民同命运,恩和日月并光辉。由此,我想到了很多很多,也有很多话想说。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百年奋斗历程,印证了党与军民同命运的紧密联系及胜利的必然性,印证了“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这个永远颠扑不破的真理。

军地合力,军民同心,我们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历来高度重视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这是党领导下全国军民的伟大创举,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和特有的政治优势。新形势下加强双拥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爱国拥军热情,集聚各方力量支持强军建设,全面提高双拥工作水平,保障国泰民安。

就我市来说,近十多年来,我市双拥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连续十几年荣获省“双拥模范城”称号。我市坚持以全局视野高位推进双拥工作,坚持以实际行动营造浓厚的氛围,以求真务实态度解决军地双方急难问题,进一步夯实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军政军民关系。我市双拥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肯定和广大群众支持。

笔者有幸参与了不少与双拥有关的工作或活动,切身体会到军民鱼水情深,体会到双拥工作的重要性。首先,笔者作为一名老教育工作者,曾在市区多所学校任校长。在双拥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定期组织师生走进军营,或邀请部队官兵进校园,开展爱国主义、国防及消防知识教育。在军民联欢活动中,部队官兵为师生表演队形队列操练,擒拿手法、武术功夫等,让师生大开眼界、深受教育。每年建军节或其他节日,师生们都会前往军营与官兵联欢、表演节目。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多个部队驻地都留下了我们欢乐的时光、学军的足迹和感人的回忆。尤其是我在市九小(福华小学)、市七小(光华小学)任校长期间,我们学校师生与茂名军分区、武警支队、边防支队等官兵交往更加密切。因为这些部队的子弟也有在我们学校读书的学生,所以,部队官兵对学校各方面工作更加支持和关心。记得前些年部队的教官、旗手、军号手经常来学校,帮我们训练学生的队形队列,训练学生的鼓号队,这些解放军叔叔的热心和刻苦耐劳、不怕流血汗的敬业精神,深受学校师生的喜爱和崇敬。令人难以忘怀的,是那些年轻战士一张张纯真可爱的笑脸,是师生与部队官兵一起度过的幸福快乐时光。我想,“向解放军叔叔学习,以解放军叔叔为荣”将成为学生一辈子的信念和人生奋斗的动力。

我市深入调动各阶层、各领域力量参与拥军工作,推动双拥工作多元化,使其走进生活、乡村、社区,激发群众爱国爱军热情,形成全社会广泛关心、支持、宣传双拥工作的新格局,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笔者作为市书法家协会、作家协会会员,近年来有机会参加了武警部队官兵与书法家们共写春联,欢庆新春活动,组织书画比赛等等。此外,市作家协会的作家、诗人与部队官兵一起吟诗作对,朗诵经典名篇,互相交流学习,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军营,浸润战士们青春的岁月和躁动的心灵。我们这些老同志激动地说,这些活动令我们久久不能忘怀,令我们焕发青春活力,令我们切身感受到军民鱼水情深的激动和振奋。

在双拥工作中,做好拥军优属、优抚安置、完善抚恤优待政策,不断提高抚恤待遇水平,对艰苦地区、困难家庭的军人子女给予特殊照顾,对困难家庭的军烈属进行扶贫帮困,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军烈属的心坎上,这是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的共同责任和义务。我市在这些方面亦做了大量有实效的工作,得到军烈属们的好评。几年前,笔者曾经参与《茂名英烈事迹选编》一书的编辑工作,由于工作原因,常常被书中的英雄事迹感动着,以至于寝食难安。据不完全统计,茂名地区的英烈,真名实姓留下来的有1800多名。他们有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珍宝岛之战、西沙海战、中越自卫反击战等战斗英雄。英烈们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的精神,军烈属们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博大胸襟;军嫂们教子持家、孝敬老人,巩固好“后院”的大爱和高尚情怀;党委、政府对军人及军烈属们关心爱护的平凡且感人故事可敬可赞。所有这些,正是我们“党与军民同命运,恩和日月并光辉”的最好注脚。

笔者认为,鉴于当前出现的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动向、新问题,双拥工作将更加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更加得到人民的拥护,党委、政府及广大群众更应一如既往,坚定不移地支持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更好地保障驻茂部队发展和建设,为部队练兵备战提供有力支撑,努力营造全社会尊重军人的浓厚氛围,巩固和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军政军民关系。


编辑:李仁娟

初审:温   国

终审:黄昌明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