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网讯 近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溯记忆·行使命”突击队聚焦“直播助农,网络强村”主题,深入茂南区镇盛镇樟岭村莲藕莲子基地,开展“百千万工程”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实地调研当地莲子莲藕产业与文旅发展模式,解码“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有机融合的密码,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年智慧。
实地考察:参观莲藕莲子基地
莲藕莲子基地位于镇盛镇樟岭村,是集农业种植、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特色基地。它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盘活撂荒地,实现了莲藕、莲子的规模化种植。队员们来到樟岭村莲藕莲子基地,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莲藕莲子的生长环境和基地的设施建设情况。为吸引游客,发展文旅产业,基地配套了水车、木桥、站台、乌篷船等设施,并在基地附近建起了农家乐。
加工体验:见证加工新流程
实践团成员戴上草帽,在农户的指导下走进莲子加工点。清晨刚采摘的带壳莲子堆成小山,农户先示范如何根据莲子外壳的青黄程度判断成熟度,采摘后的莲子会经过去壳、清洗、剥皮、浸泡、干燥、筛选等多道加工工序。为提高加工效率,基地引入机械化设备,原本需要手工操作半小时的去壳量,机器很快就能完成。通过半天的沉浸式体验,队员们不仅掌握了莲子从鲜货到干货的全流程加工技巧,更深刻理解了现代设备赋能产业的升级路径。
对话新农人:了解产业发展现状
为了解产业发展现状,实践团采访了樟岭村干部黄静雯,她介绍道:“今年,莲子种植面积已扩展至120亩,较前年增加了40亩。基地内设有莲花景观区,我们通过免费门票的方式吸引游客前来参观。除了莲藕莲子种植外,还引进了百香果种植。向游客销售的脱壳莲子价格为25元/斤,带壳莲子为20元/斤”。镇盛镇政府干部则讲述了转型背后的故事:“这里多为低洼地易洪涝,导致很多田地撂荒。试种水稻失败后,2023年转向以‘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来种植莲藕莲子,有了不错的收成。”这场对话让团队对乡村产业从“撂荒地”到“聚宝盆”的蜕变有了更立体的认识。
推普赋能:助力文旅服务发展
为提升乡村文旅服务接待水平,突击队将普通话推广与农旅发展深度融合,在荷塘边的凉亭里搭建起“双语小课堂”。考虑到农户日常交流习惯,队员们采用方言加普通话形式,先用茂名本地白话讲解莲子“养心安神”“健脾养胃”的功效,再逐字逐句转化为普通话,边示范口型边纠正发音,农户们跟着复读的声音混着蝉鸣,在荷叶间轻轻漾开。此外,还精心组织了猜字猜音游戏,吸引小游客的积极参与。
直播宣传:打造网红打卡点
队员们架起直播设备,一场“荷你有约”主题直播在抖音开启。“家人们看过来!这里是镇盛镇樟岭村的百亩荷塘,坐标已经打在屏幕下方,免费入园哦!”主播手持刚采摘的莲蓬,现场剥开讲解:“我们的莲子都是生态种植,直接吃就很甜,晒干后煲汤更是一绝。”直播吸引了不少网民观看,点赞量达1.3万。不少评论留言“周末就去打卡”。直播不仅向观众介绍了基地,更让樟岭村的荷塘风光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朝着“网红打卡点”的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林玉杏 通讯员 周月华 涂可欣
编辑:刘敬源
初审:温 国
终审:黄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