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文化时空

母亲的口头禅

■谢先莉

“力气去了又来的。”这是母亲的口头禅,而且是在我劝她和老爸不要再种地时,她给我的统一答案。我的父母均已年过古稀,可他们现在每年还种五亩水稻,两亩棉花,她不过我们认为的安享晚年的生活,总是将劳动当作天经地义的事。

在母亲的这句口头禅里,我悟出了她的人生观,那就是“人不要吝惜自己的力气,因为只要人活着,力气永远用不完。”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虽然水稻种植、收割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但母亲还是喜欢每天早晚去田埂上走一走,看一看,有时还下田扯草;棉花的种植,在我们那里还没有机械化,父母两个人的农忙时间大部分花在棉花田里。他们给棉花苗浇水、施肥、整枝、捉虫,一直到秋天雪白的棉花绽放,他们又天天去田里捡棉花。忙完棉花,就接着栽油菜。

除了忙大田里的事,母亲还在屋后空地种菜、种果树。菜和果子大部分是自己家里吃,但总有些菜和果子种得多,吃不完,比如春天的红菜苔、莴笋、菠菜等,母亲就早早起床,去田里摘菜,到街上去卖。去年家里的黄桃丰收了,根本吃不完,在树上熟透后容易坏,母亲又摘了桃子挑去街上卖,没想到好吃的桃子大受顾客欢迎,一树桃子卖了300多元钱。母亲在电话中讲到卖桃子的事,满脸的皱纹里都藏着掩饰不住的笑意,仿佛她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冬天,地里没什么事了,乡亲们喜欢聚在一起闲聊,或者玩一种“上大人,可知礼”的长牌,但母亲与众不同,她不知从哪里接到了织“虾笼”的活(“虾笼”是小龙虾养殖户需要的一种丝织工具),由商家提供丝线,给出一个样板,她就照着学。她学会了,又教会我父亲,冬天出太阳时,两个人就在屋前院子里织“虾笼”,一个“虾笼”织好可以赚十几块钱,他们一天可以完成七八个,令邻居老人们羡慕不已。村里有想学习的,母亲毫无保留教会人家,以至于家家都有人织“虾笼”,只是没有一个人的速度和质量超过我的母亲,她是村子里最手巧又能吃苦的人。

当织“虾笼”的订单做完了,闲不下来的母亲就去镇上服装厂找事做。我们小镇近些年涌现许多小型服装厂,做好的服装每天开车送到市里的大工厂。母亲能做的事很多,比如给衣服钉扣子、剪线头,给棉衣里塞棉花等。母亲没有手机,电视也极少看,所以虽然她年纪大了,但视力比很多年轻人还好。母亲手脚麻利,又爱帮人,她在服装厂是受人尊重和欢迎的“老师傅”。去年冬天,我从监控里看到母亲每天早出晚归的去“上班”,就在电话里劝她不要这样辛苦,她却说:“力气去了又来的!一天坐在那里,就是填充棉花、剪线头、叠衣服,一点不觉得累。”母亲说完,还补充一句:“人家厂里还管两餐饭,菜也不错。多好!”母亲这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令我感动不已。

虽然母亲从不在意自己的年龄,但身体却是诚实的。以前,她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在田间小道上健步如飞,如今她弯腰驼背,白发稀疏,走路气喘。一天忙完,倒在床上就睡着了。可虽然天天这样忙个不停,母亲仍然时时乐呵呵地,浑身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

我时常想,母亲一生辛苦,为的是什么呢?她饮食清淡,衣着朴素,几乎不参加娱乐活动,也不认识几个字。“力气去了又来的。”这是母亲的口头禅,也是她独创的生活哲理,是我们家的家风,它让我懂得做事要尽全力,不要怕吃亏,因为母亲用一生的经验告诉我,力气是用不完的。


编辑:葛伟宇

初审:温  国

终审:黄昌明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