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网讯 在化州市鉴江街道蜜蜂农业云仓内,一箱箱贴着快递标签的番石榴、龙眼整装待发。“平均每天要发出4000多件包裹!”电商达人杨定湖紧盯着后台不断跳动的订单数据笑道,“我们在淘宝、拼多多、抖音等平台都有自己的店铺,每件农产品订单都是经过标准化分拣处理,保证新鲜、优质。”
近年来,化州市坚持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出台了《化州市培育“新农人”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积极践行“新农人1234工作法”,培养“新农人”推动村集体经济平均增收20%以上。在政策东风的推动下,一批像杨定湖这样的“新农人”正以创新打破产业边界,为乡村振兴注入全新动能。
从卖货到种果,杨定湖的“逆向”生意经
“源头不标准,消费者体验就打折扣。”深谙此道的杨定湖,凭借多年建立的农产品销售渠道优势,毅然从销售端回溯至种植端。他回到化州承包了310亩土地打造订单农业基地,以互联网大数据洞察消费需求,反向定制生产流程。从选品、种植到采摘、分拣,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标准化体系。
在他建立的1200平方标准化分拣中心云仓内,化州荔枝、龙眼、番石榴、番薯、小米椒等农产品经过严格筛选,依托淘宝、拼多多、抖音等8家自营店铺及560家合作平台客户,以日均4000件包裹快速发往全国。这种“基地+线上+农户”的模式,不仅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题,还直接带动周边超2000农户增收致富。
“田秀才”邱安兴:把实验室“搬”到田埂上
和杨定湖不同,深耕田间近二十载的邱安兴,走的是“科技兴农”的路子。作为化州第一批“新型职业农民”,他深知单打独斗的局限。他创立的中垌兴农种养基地专业合作社与茂名市兴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早已成为链接科研与生产的枢纽。多年来,他积极引入华南农业大学、隆平高科、省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等机构技术资源,承担或协助“蔬菜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南方多熟制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装备研发与示范”等数十项科研试验,其参与的项目《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综合运用与推广》还荣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
邱安兴还先后组建了中垌镇农业产业联盟和化州市泷泽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通过整合周边二十多家经营主体,带动周边农户跟着学、跟着干,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抱团发展。
在“新农人1234工作法”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化州“新农人”实现角色突破——有的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联农带农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有的成为“农村职业经理人”与行政村合作成立强村公司。目前,全市已成立强村公司53家,正通过集中盘活闲置土地、农房等集体资产,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从“提篮叫卖”到“网销全国”,化州的“新农人”正用新法子打破老规矩,推动资源要素在城乡间、产业链上下游高效流动与深度融合。当键盘敲击声与农机轰鸣声交响,当电商数据流与农业科技流交汇,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振兴画卷正在化州徐徐展开。
通讯员 杨礼圣
编辑:刘敬源
初审:温 国
终审:何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