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征远(高州)
据茂名日报报道,近年来,化州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部署,以“增绿、提质、添彩、富民”为目标,通过高位推动、全民参与、产业融合等举措,扎实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让林下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化州市这种前瞻性与创造性的措施,将林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既守护了绿水青山,又打造了金山银山,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为乡村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做法为我市其他县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这种用林下经济激活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的措施得力且成效显著。一方面,高位推动绘就绿美蓝图。市委、市政府将绿美生态建设视为重要政治任务,制定系列文件,构建科学绿化布局,多部门协同作战,形成了全民共建绿美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产业融合激活林下经济。化州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化橘红、沉香、油茶等特色产业,种植规模庞大,产值惊人,带动众多农民增收。同时积极拓展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新业态,实现了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高效转化。
其中空间资源立体开发是一个最值得称道的特色。“种好三棵树、林中搞养殖、林下种药材、林内做旅游”的“四林”经济模式实现“一块地多份收入”。油茶花、橘红花等丰富蜜源,支撑起林蜂养殖产业;林下套种牛大力、藿香等南药,幽香中延伸产业链条。每年三月橘红花盛开时节,“中华化橘红第一村”在15公里化橘红长廊,举办赏花节、产品展销、技能大赛等活动,单村年产值达1500万元,实现“一朵花带动一条产业链”。
我市其他县区同样不乏推广林下经济的成功例子。信宜市大雾岭林场,探索“林场+N”合作经营模式,以“国有林场+镇+村+合作社+企业+林户”等形式,流转集体林地,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和自然教育等产业,还种植“高黄酮养生茶”,带动周边村民增收。洪冠镇松林下绵延5.3万亩益智种植园蔚为壮观。这种“高脂马尾松+益智”的林药模式,让挥发油含量达2.3%的益智果成为全国品质标杆。北界镇红光村更形成“林-药-禽”循环产业链。在3500亩益智丛中放养“松林益智鸡”,鸡群啄食益智茎叶、松针等天然饲料,鸡粪还林促进林木生长,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在国营荷塘林场,“油茶+ N”套种模式破解了产业周期瓶颈。油茶林下套种冬瓜、甘薯等短期作物,实现“以短养长”,基地当年即创每亩千元利润,彻底改变油茶前3年至8年少有产出的困局。
我市林业资源丰富,荔枝、龙眼、沉香、化橘红、三华李“五棵树”的种植面积广大,推动林下经济是可行之路。因此,政府应加强引导,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如提供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鼓励农民和企业参与林下经济发展。还要注重科技支撑,建立良种选育、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标准体系,提高林下经济的科技含量。也要强化品牌建设,打造茂名林下经济特色品牌,通过电商等渠道拓展销售市场。当然,不能忽略环境保护,要严守生态红线,运用技术手段建立开发强度预警机制,确保林下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统一。
编辑:刘敬源
初审:温 国
终审:黄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