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旺
我卖书,完全是个意外。
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在电白县博贺镇闹市开家钟表店,修理兼卖钟表。
一天,看到店门口空空荡荡,总感觉缺少点什么。
卖旧杂志,头脑灵光一闪,想出个妙计。
自改革开放后,社会上各种杂志如雨后春笋一样发行。我却逢杂志必买,比如《佛山文艺》《江门文艺》《右江文艺》《故事会》《南天竹》《散文诗》等社会娱乐性杂志,也到邮局订纯文字类的,如《写作》《作品》《黄金时代》《小说月刊》,报纸《文学报》《南方周末》之类,这些杂志看一二遍后,堆满在屋旮旯里。
我把家里的旧杂志搬出店门口,不管原价多少,一律每本一元出售。
意料之外,仅几天时间,就卖光十几年堆积的杂志,这也引发我一条“生财之道”。
于是,我到茂名市邮政局杂志批发点及茂名图书批发中心进货。新旧杂志销售价格不同,旧杂志一元一本,新杂志只是赚批发价,所以不敢盲目进货,专挑热点、流行杂志。
第二次进货除杂志外,也综合进书,比如红色经典故事、职场技巧、商场谈判等畅销书及武侠小说,进了几大包;第三次购进文学名著、纯文学书籍,如贾平凹的《废都》、陈忠实的《白鼎源》、四大古典名著等。
原来博贺镇没有正规的新华书店,只是博贺商店设有“新华书店专柜”,但只负责学校课本发行,文学类书籍很少有卖。博贺曾一度被外界称为“文化沙漠”,我的书店,曾填补了这一“空白”。
随着我进的书范围变广,品种变多,博贺人称我店为书店,我也以卖书为主,钟表反而冷落了。
我的书店,简直是博贺年轻人心灵驿站。有些学生课后到我书店看书时,互相聊天:“幸好有这家书店,我们才认识。这书店老板是大好人,我们看多久都不赶我们。”
《茂名日报》通讯员陈雪光曾以我卖书的生涯写篇报道《“文化沙漠”一书店》,发表在1998年5月26日的《茂名日报》。
我书店成规模后,学生放学来览阅,出海渔民回港来看。有次一个女生在看琼瑶的《青青河边草》时,突然家人叫她回家。她舍不得放下小说,于是问我能否租回家看,我看见她对小说执迷度,便同意。
还有一次,一位青年渔民在看广东作家戊戟的《武林传奇》,同事来叫他开航,他也要租一套《武林传奇》出海看。
这二次特殊租书,触发我另一个想法,为了方便读者,何不开展租书业务?再说以租养商,用租书赚的钱购买更多书籍,可以丰富博贺人民的文化生活。
于是,我大量购买书籍。言情小说从琼瑶、席娟系列到席慕蓉小说;武侠小说从香港作家金庸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到梁羽生《龙虎斗京华》等35部武侠小说;台湾作家卧龙生的《飞燕惊龙》、古龙的《小李飞刀》等武侠小说;再到戊戟的传奇系列,倪匡的科幻小说,每个类型的作品都进,并且是三联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等正规出版社出版的书籍。正规出版社出版的书籍虽然贵点,但错别字少,读者喜欢。
租书形式以月或以日计算,也有以本或以整套计租金的,开展租书业务后,真是门庭若市,吸引了不少学生及社会读者。我开创了博贺镇小说出租先河,在为博贺人民奉上丰富精神食粮时,也让自己赚了“一桶金”。
后来,在我书店影响促动下,博贺其他街道也开了出租书摊,如新村一路飘飘书摊、新兴三路玲玲书摊。
后来因工作关系,我暂停了书店经营。
十几年卖书生涯,我接触了不少古代、近代、现代作家的名著。如《三国演义》等四大古典名著、茅盾的《子夜》、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贾平凹的《废都》、陈忠实的《白鹿原》等。我在书海里游弋,获益匪浅,充实了我的知识,令自己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并有不少作品在正式报刊发表。
我能够加入广东省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及各级文学协(学)会,也得益于我开书店的日子,得益于卖书读书的好时光!
编辑:葛伟宇
初审:温 国
终审:黄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