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良新
父亲节过去一段时间了,但由三叔在父亲节收到的礼物引起的议论,在小山村里还没有停息。
三叔是个老实的建筑工,还未满六十岁,每天在工地干活,早出晚归。三婶年轻时很辛苦,既要带孩子,又要种田地。现在,他们的一子一女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三婶才清闲下来,不再耕田,只是种种菜,养养鸡,做做家务。
三婶酷爱吃榴莲,有榴莲吃,连猪肉和鸡肉都可以不要。不过,今年榴莲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买一斤榴莲的钱可以买两三斤猪肉了。即使喜欢,一向省吃俭用的三婶也不太舍得花那么多钱买榴莲。
知母莫若儿。今年母亲节,三婶收到了子女寄回来的礼物——两只大榴莲。兄妹俩一人寄了一只回来,是我帮她从镇上的快递站取回来的。三婶的味蕾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她逢人就夸子女懂事,有父母心。
6月15日,父亲节。我帮三叔取了两个快递回来,那是子女寄给他的父亲节礼物。我拿到快递,不用拆包装就知道里面装着的是榴莲。因为榴莲那股气味的穿透力极强,哪能包得住呢?三婶见状,嘀咕道:“这两只化骨龙,怎会又买榴莲的?”她分别拨通了儿子和女儿的电话,质问道:“你怎么又买榴莲?”儿子笑着回答:“妈妈,你看过网上的段子吗?母亲节去茶楼,父亲节坐树头。我总不能那样吧?母亲节我买了榴莲,父亲节当然也要买榴莲啦。母亲、父亲都是我最爱的人,要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虽然榴莲有点贵,但两三百元我还是拿得出的。”女儿的回答很简单:“为什么买榴莲?我问过爸爸,他叫买的。”三婶听罢,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在三婶的心里,榴莲是最好的食品,比榴莲还好的,就只有三叔对她的爱了。知道丈夫叫女儿买榴莲,三婶十分感动。她平复了一下情绪,再问子女:“你知道爸爸有什么爱好吗?你不知道他不吃榴莲吗?”儿子听后愣了一下:“爸爸不吃榴莲?他有什么爱好?爸爸之前喜欢抽烟和喝酒。他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拿水烟筒抽几口烟。吃饭时,不管有没有下酒菜,他总要饮两杯酒,说饮酒可以解除疲劳。但前年因为身体原因,爸爸烟酒都戒了。现在,我真不知道爸爸还有什么爱好。”女儿听到电话那头妈妈的问话,很惊讶:“爸爸不吃榴莲?我没听他说过。虽然我没见过他吃榴莲,但并不知道他不吃,只以为他是有意让给我们吃的。我们与爸爸相处的时间非常有限,爸爸喜欢什么呢?妈妈,我这回真的答不上来。”
母亲节买榴莲,父亲节又买榴莲。兄妹俩原本以为这样就一碗水端平了。殊不知,结果却是母亲过了两次节,而父亲一次节都没过。
村里的人知道这件事后议论开了。有人说:“子女是母亲的心头肉,他们的心里只有母亲,没有父亲。”有人却不这样认为:“是三叔叫买榴莲的,证明三叔爱老婆,怪不得子女。”高考结束后回到村里的国强和振兴为此专门做了一个调查,询问村里的小孩:“你妈妈喜欢吃什么?爸爸呢?”然后找他们的父母验证。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孩子都能准确说出妈妈的喜好,但能说准爸爸喜好的人却寥寥无几。
这背后的原因,或许在于母亲陪孩子的时间长,彼此之间知根知底;父亲陪孩子的时间短,成了孩子熟悉的陌生人。再者,母亲较容易表露出自己的喜好;父亲却咸淡均可,荤素皆宜,好像什么都喜欢,怎样都无所谓。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是。只是大家对父亲关心不够,忽视了他的需求罢了。
希望为人子女者,在关心妈妈、爱妈妈的同时,多抽时间陪爸爸聊聊天,多理解爸爸的不易,认真聆听他的心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进父亲的心里,真正懂他,爱他!
编辑:葛伟宇
初审:温 国
终审:黄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