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网讯 夏日的高州,荔红蕉绿,生机盎然。走进高州市丰盛食品有限公司的包装车间,工人们正忙着为一批即将发往粤港澳大湾区的荔枝粘贴“信”字号标识。“贴上这个标识后,我们的荔枝根本不愁销路,客户认的就是这个‘信’字。”公司负责人何达为自豪地说。
2025年荔枝季,高州市丰盛食品有限公司的鲜果荔枝全部贴有“信”字号标识,预计销售金额达2500万元,比前年同期增长15%。这仅仅是高州市推进“信”字号公用品牌建设的一个缩影。自茂名市启动“信”字号品牌建设以来,高州市以“信”为媒,以质为本,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发展的新路子。
政府搭台:构建品牌建设“四梁八柱”
高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信”字号品牌建设,将其作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高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吕永安介绍,高州市创新出台《推进“信”字号公用品牌建设十条措施》和奖励办法,每年安排10万元专项奖励基金,鼓励企业申报“信”字号。2024年,高州市获授权企业达16家(21种产品),数量居茂名市各区县首位。2025年已有10家企业申报,涵盖荔枝、龙眼、花生油等特色农产品,品牌效应持续扩大。
“发展特色农业,必须做好‘土特产’文章。”吕永安告诉记者,高州市委、市政府将“信”字号品牌建设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创新构建了政策扶持体系。
翻开《高州市推进“信”字号公用品牌建设十条措施》,从宣传推广、政策扶持到产销对接、质量监管,一套完整的品牌建设“施工图”清晰可见。高州市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对获授权企业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
“我们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高州市有关领导介绍,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组织产销对接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等系列举措,形成了品牌建设的强大合力。
企业唱戏:小商标带动大产业
在广东匠心花生油生产有限公司,董事长杜继雄正在直播间向网友展示他们的“信”字号花生油。“这个标识就是品质保证,扫码可以看到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信息。”直播间的互动区不断弹出“信得过”“下次还买”的留言,该公司的产品在抖音直播间好评超过10万。
像匠心公司这样的受益者还有很多。高州市绿标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乌鸡蛋、联华食品有限公司的金门桥面条、果乡集团的荔枝……一批批带着“信”字号标识的农产品正走出高州,走向全国。
“品牌效应直接带动了销量增长。”广东果乡新世纪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参与“信”字号建设后,企业收获颇丰。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产品从高州本地走向周边城市及珠三角,消费者对“信”字号信赖,产品市场认可度、客户信任度上升,销售额显著增长。
质量护航:让“信”字招牌越擦越亮
在联华食品有限公司的检测中心,质检员正在对即将出厂的面条进行抽样检测。 “获得‘信’字号授权后,我们的检测标准比国家标准还要严格。”公司质检负责人说。
高州市建立了严格的品牌准入和退出机制。所有授权产品必须通过“两标一码一证一单”的品控溯源体系,实现全程可追溯。市场监管部门定期开展飞行检查,对不合格产品实行“一票否决”。
“我们既要做好‘店小二’,又要当好‘守门人’。”高州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股室负责人表示,通过建立动态管理机制,确保“信”字号产品的品质始终过硬。
未来展望: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站在新的起点上,高州市对“信”字号品牌建设有了更宏大的规划。高州市有关领导表示,“信”字号公用品牌,是茂名市委、市政府赋予高州的重任,是推动高州市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抓手,更是高州优质农产品和加工食品走向更广阔市场的“金字招牌”和“通行证”。
下一步,高州市将着力推动地理标志商标(如高州荔枝、高州龙眼、高州香蕉)与“信”字号品牌的融合互促,提升整体品牌价值;打造区域公共品牌矩阵。“我们要让‘信’字号成为高州农产品的代名词,带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高州市有关领导表示,将通过品牌建设带动产业升级,让更多农民分享品牌红利,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何康源 通讯员 邹振国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黄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