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域 > 化州

​化州打造乡村儿童“精神成长乐园”

茂名网讯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化州市创新推进“百千万工程”,将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作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构建“精神滋养+劳动实践+情感关怀”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22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已成为当地2.3万名乡村儿童的“第二课堂”和“心灵家园”,为破解乡村儿童精神成长困境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特色课程体系,构建精神成长的“立交桥”。在化州市丽岗镇中心小学,美术室每日开放,寒暑假亦不“打烊”,指导老师苏育慧笑言:“于乡村儿童而言,画笔宛如开启快乐之源的神奇钥匙。”校长更是自豪介绍,学校现拥有12间设施完备的专用少年宫活动教室,21个特色活动项目齐头并进,13名教师全员上阵化身辅导员,书法、美术、棋艺等兴趣班应有尽有,为全校近2000名学生点亮兴趣之光。化州市乡村学校少年宫以多元活动为舟楫,为乡村儿童摆渡至多彩世界之彼岸,全市17个镇,22所乡村学校少年宫星罗棋布,覆盖率达100%,118个活动项目蓬勃开展,惠及学生约2.3万人次,点亮了无数乡村儿童的精神天空。

劳动教育新范式,乡土资源变育人课堂。在化州市那务镇高坡小学,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教育课在校园劳动实践基地如火如荼地展开。孩子们穿梭于田垄间,采摘黄瓜、豆角等蔬菜,欢声笑语与专注神情交织。校园闲置角落“脱胎换骨”,成为少年宫延伸点,结合乡镇特色资源,量身定制“劳动+”特色教育模式,契合乡村儿童成长韵律,让他们在实践中收获快乐、汲取知识,绽放蓬勃朝气。

情感守护工程,织就心理健康“防护网”。在化州市丽岗镇林尘村委会,社工董迅华兼任丽岗镇中心小学校外志愿者,被孩子们亲昵地称为“爱心哥哥”。乡村儿童彤彤因父母外出打工而陷入孤独,常向董迅华倾诉烦恼。董迅华耐心倾听、悉心引导,为彤彤驱散阴霾,让她重绽笑颜。为弥补乡村儿童情感缺失,乡村学校少年宫辅导员、志愿者们甘当“临时家长”,以耐心与爱心填补亲情缺口。全市乡村学校少年宫辅导员队伍庞大,417名成员涵盖专职、兼职辅导员及校外志愿者。他们还引领乡村儿童树立正确价值观与人生观,那务镇壶垌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图书室,午休时分便人头攒动,孩子在书海中畅游,埋下梦想种子。

化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将乡村学校少年宫打造成乡村儿童的心灵港湾,是一项充满温度与希望的工程。下一步,将继续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农村,让每一个乡村儿童都能在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培育下,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好少年,使乡村学校少年宫持续照亮乡村儿童的成长之路,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霞 通讯员 陈杨官 董天忠

编辑:刘敬源

初审:温   国

终审:何康源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