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言
2025年5月22日,省委书记黄坤明在茂名调研期间,赋予茂名“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城市、联动大区域”的新使命。按照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为大城市。茂名主城区人口接近百万级,已近人口意义上的大城市目标。但从空间上说,建设“大城市”,不是中心城区“独舞”,也不是各组团、区域的“散装”,而应该是市域县域协同、城乡融合的“大茂名”和精明紧凑的“城市共同体”。我们要以“新型城镇化提升行动”“乡村振兴提质行动”持续加力城乡建设,打造有岭南独特韵味、现代生活气息的幸福“城乡连续体”,为全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样子、多作贡献。
深入拓展“新型城镇化提升行动”,打造内外兼修的现代化县域
信宜、高州是全省首批,化州是第二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县,这是全面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富有活力、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县城的难得机遇。
要抓县城设计和落地实施。信宜市立足青山在城、绿水绕郭的城市肌理,编制了粤西首个县城城市设计—玉都新区城市设计,并经市人大审议通过,形成法定约束力,引领玉都新区发展建设日新月异。要学习借鉴信宜经验,落实省的部署,从山水格局、城市新区、老城旧街、产业园区、交通门户、实施保障等维度系统提升县城城市设计水平。紧扣实现县城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两个目标,遵循管制强制性和主体多样性两项准则,聚焦自然地理资源合理利用、历史人文资源充分挖掘、回应群众关心关切三大重点发力,处理好做什么与怎么做的关系,解决存量空间怎么利用、增量空间如何建设管理两大问题,琢磨好钱从哪来、规矩怎么立两项工作,形成近期可实施的一批项目、远期可管控的一套规则两大成果,做好交通、产业、文旅、商业中心等专项规划衔接。高水平建设特色岭南现代化县城,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动县城和乡镇协调发展,梳理新城建设、产业发展、旧城改造、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近期可实施项目,主动争取新一轮国债、专项债等政策支持,推动“蓝图”变成“施工图”。
要抓县城综合承载力提升。按人口规模和经济布局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巩固提升“三项服务”,积极培育消费新业态、建设智慧新商圈、拓展消费新场景,提升县城聚人聚商聚产的能力,打造“内外兼修”的现代化县城。要以质图强办好教育,借力“双百行动”,推动优质资源的精准输入、先进理念的深度植入、管理模式的创新嫁接,带动县域教学水平提质增效,努力缩小与珠三角地区差距。要打造区域医疗高地,整合省级优质医疗帮扶资源,创新实施“一对一”“组团式”“结对子”等多种帮扶方式,帮助茂名育名医、立名科、创名院,打造粤西县域医疗高地,让群众就近享有高质量医疗服务。要突出策划做旺商业,生命在于运动,商业在于活动。依托柏桥服务区、窦州里、疍家墟、七迳庙街等载体,系统策划更多节庆IP、消费场景、创新业态,通过高频次、强互动的商业活动聚人气、促消费。要提升精细管理水平,重点提升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好镇区建设管理水平。因地制宜推动城市更新。提升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环境整治、文化建设水平,营造安全、舒适、有归属感的居住环境,打造和谐文明、宜居宜业的美丽县城。吸引农创客、数字游民等青年群体到县城创新创业,让年轻人愿意来、留得下、生活好。
要抓“城乡连续体”关键节点联结。重点抓好“三大内核”建设,尤其要在7大节点着力,共同打造疏密有致、分工协作、有特色有温度有魅力的高品质幸福茂名:高铁片区是“两个圈层”枢纽、茂名联结大湾区的关键节点,重点推进路网和国企总部建设;共青河片区是展示新城活力的城市客厅,重点推进体育场馆、生态公园建设;茂东片区是新城联动发展区,也是城市东进的重要支点,要加快完善供排水、道路等配套,推进城市滚动开发;西城片区是西翼联动化州的重要节点,重点推进书房岭森林社区、野生动物园和茂吴高速规划建设;城北片区北联金石产业带、东联柏桥荔博园,是高州融入中心城区的黄金节点,重点加快推进阳光100“彩世界”项目,同步提升周边出入口通道畅通以及光华北路一带城市风貌;金石产业带重点统筹处理好“带”与“园”的关系,按“定位精准、功能复合、支撑有力、特色鲜明”要求有序规划建设;柏桥荔博园是城乡融合的“聚人”节点,重点以经营思维策划管理好、运营好美荔天地,加快市委党校新校区启用和文旅项目布局。加力布局茂名新城连接化州城区、高州城区的快速通道,全面提升县城与茂名新城之间的快速化、公交化连接水平,努力实现产城乡深度融合、互促共荣。
深入拓展“乡村振兴提质行动”,塑造有现代生活气息的和美乡村
坚持乡村建设、乡村发展、治理一体统筹,让老百姓就近享受现代生活便利,切实感受到农村发展的新变化、新气象。
要塑造岭南乡村风貌。内外兼修提升农房风貌,绘就和美乡村画卷。要注重风貌整体性,结合周边的自然风光、已有农房的建筑风格,按图策划,从整体上落笔着墨,因地制宜选择建筑材质、颜色、风格等,真正体现岭南新乡村应有的风貌气质。要与文化传承相结合,挖掘好当地独特的自然禀赋、历史文化和传统建筑形态,最大限度就地取材,更好赋能镇村风貌提升,打造独具茂名乡土气息的特色建筑风貌。要与“绿美茂名”建设结合,树立“美在身边、绿在眼前”的理念,充分利用“四旁”“五边”见缝插绿、留白增绿、拆违建绿,打造一批村庄公园、山地公园、郊野公园,防止“见路见房不见绿”。
要展现现代生活气息。外塑形象、内修气质,把乡村治理得既井然有序又充满活力。打造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持续巩固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成果,健全常态长效整治机制,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系统解决房前屋后乱堆乱放、村头村尾杂草丛生、圩镇“六乱”、“三线”乱搭乱挂等突出问题。打造强村富民的乡村产业,把推动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产业发展、农房风貌提升有机衔接起来,把整治的事情变成发展的事情、治理的事情,产生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加快探索“五带一廊”三产融合发展新范式,努力激活美丽乡村价值。打造现代化的乡村治理,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法治民主议事大厅建设,引导群众共同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推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推动实现从“一元”治理向“多元”治理转变。塑造刚健朴实的文明乡风,大力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持续引导办年例向绿美生态建设、向关爱服务“一老一小”转变,涵养刚健朴实、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不断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培育创建更多的文明镇村。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何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