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言
今年是“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关键之年。近日,茂名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对“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工作再动员、再部署,推动全市上下以坐不住的责任感、慢不得的使命感、等不起的紧迫感,深化拓展初见成效“五大行动”,不断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奋力推动茂名在市域发展、县域振兴中走在粤东粤西粤北前列。
关键节点、紧要关头,更要总结成效、增强信心
一年来,全市上下将“百千万工程”作为牵动发展全局的关键之举、促进固本强基的务实之举,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创造性形成了“百千万工程”茂名章法、打法。坚持市级抓总抓要、县级主战主抓、镇级抓实抓细、村级做活做特,创造性推动县镇村从点上精彩向面上出彩拓展,在全省“百千万工程”考核评价中获得“两连优”;高州获批创建全省首个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创新实验区;乡村振兴“一四五”工作法、农房管控“二十四字”工作机制等一批创新打法在全省推广,信宜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等6项经验入选省创新案例。
县镇村面貌焕然一新。信宜、高州县城以品质提升引领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日新月异,带动3个县15万多人回流或进城;根子柏桥、钱排双合等典型镇村引领和美乡村建设展现出乡村振兴的共富新图景;佛茂产业园以“每周签约一个项目,每两周落地一个项目”的“佛茂速度”引领县域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向强突围。
“三农”压舱石地位进一步巩固。2024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208.9亿元,创历史新高;8个农业产业集群实现百亿产值;粮食总产量及亩产近十年最高,全省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考核获“五连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万元、增长4.9%,增速较城镇居民高1.3个百分点。
越来越多的力量投身“百千万工程”火热实践。5个“双百行动”项目入选省首批优秀示范案例;重点建筑业央企承建“微利性”项目413个;各级党员、干部、群众更加认同和支持“百千万工程”,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
关键节点、紧要关头,更要笃定共识、坚定决心
站在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高度,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中,越来越深刻感受到“百千万工程”的重大意义,必须增强抓好“百千万工程”的自觉性、坚定性。
干好“百千万工程”就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落实省委殷切期望的最好行动。2023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茂名视察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促进共同富裕,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省委和黄坤明书记对茂名寄予厚望,亲自挂点联系高州,多次到茂调研指导“百千万工程”,给予务实政策支持。今年5月,黄坤明书记再次莅茂调研,充分肯定茂名“百千万工程”初见成效,并要求茂名“尽快站上5000亿元GDP台阶”,“在百舸争流中脱颖而出,为全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样子、多作贡献”。必须咬定“走在前列”目标,聚精会神干好“百千万工程”,为全省协调发展贡献“茂名力量”。
实施“百千万工程”是茂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最大动力、最好机遇。茂名是“百千万工程”最大受益者之一。这几年,茂名紧抓“百千万工程”,把政治优势、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积极争取上级和佛山等兄弟城市支持,汇聚大量资源要素倾斜投入,城乡面貌变化明显。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与“走在前列”要求相比,与父老乡亲期待相比,茂名仍有很大差距。必须牢牢把握“百千万工程”最好机遇,一步一个脚印,一锤接着一锤敲,激活力、补短板、拓空间,推动茂名“走在前列”“脱颖而出”。
确保“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是茂名必须担起的重大责任。茂名“百千万工程”连续两年获评“优秀”,已经形成茂名高质量发展的比较优势,这靠的就是全市上下不甘落后、奋勇争先的拼搏精神。当前,全省上下大抓“百千万工程”如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如果茂名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已有的优势也将失去。要加力干好今年,提振信心,唯有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才能把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唯有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进一步夯基垒台、积厚成势,才能为五年显著变化乃至十年根本改变打下坚实基础。关键之年更要奋发有为。要锚定目标不放松,在三年初见成效这个节点上再拼一把,拓展“县域产业补强行动”“新型城镇化提升行动”“乡村振兴提质行动”“改革创新赋能行动”“社会力量动员行动”等“五大行动”,以更多标志性成果交出不负时代、不负使命的高分答卷。
关键节点、紧要关头,更要抓住根本、保持恒心
农业发达、工业薄弱,是茂名县级市共同面临的情况。黄坤明书记在茂名调研时,要求茂名各级党委、政府把推进“百千万工程”和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有机结合起来,办好办强各类产业发展平台,加快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牢牢抓住产业这个根本,拓展“县域产业补强行动”,加快建设更高质量的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县域经济生机盎然的千亿级强县。
要集群化打造有“茂名禀赋”的县域主导产业。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园区为基、企业为本”,有所为有所不为,更加精准有效发展县域主导产业。增量上要大抓招商。必须用好招商引资新机制,通过“佛茂对口帮扶协作指挥部统筹研判—市商务局协调指导—各县区招商小分队精准对接洽谈”一套流程,实现精准招商。空间上要建强园区。按照“产城融合、功能复合、现代集约”的要求,推进县域园区提质扩容,重点做好“五个一”:编制一套“能落地”的产业规划、建立一套“地等项目”的弹性供地机制、建设一批“拎包入住”的标准工业厂房、配套一批“一站式”的生产性服务平台、打造一支“店小二式”的专业运营团队。深化“亩均效益”综合评价改革,推动园区从“粗放扩张”向“精明增长”转变。生态上要大抓集群。充分发挥龙头企业“榕树效应”,大力引进具有产业链控制力、行业引领力的“链主型”企业和填补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通过产业链垂直整合形成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配套上要大力发展服务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生产性服务业,要围绕产业发展特别是园区配套,完善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现代物流等服务,同步提升教育医疗、商业服务、人才公寓等品质,构建“产业社区生活圈”,打造更现代化、更有吸引力竞争力的产业平台。
要品质化打造有“茂名风味”的特色农业。茂名作为传统农业大市,特色农业禀赋优越,农产品品质好、规模大、品种多,但主要是初级产品,工业品少,附加值不高。要以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推动向前后端延伸、上下游拓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前端要提标准、抓品控。“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要走标准化发展路子,加快制定行业标准,严格执行标准,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品控体系,大力发展无公害、有机、绿色农产品。中端要引龙头、深加工。按照“初级农产品向精深加工品转化、传统农业向食品工业升级”的思路,大力推动“农产品变工业品”,重点引进具有核心技术的食品加工、中医药、日化等关联行业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冻干果蔬、保健饮品、生物提取等高附加值产品。后端要强品牌、拓市场。实施品牌战略,联动大湾区农产品产销联盟,做大市场份额;推行产品分级,高端产品要进军高端市场、海外市场,让荔枝等优质农产品实现从“论箱卖”向“论颗卖”、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跨越。
要特色化打造有“茂名体验”的文旅体产业。深入挖掘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多重功能、多种模式、多元价值,赋能乡村振兴。要打造标杆,形成“引流”爆点。深入总结柏桥服务区“美荔天地”的运营经验,敏锐抓住粤港澳大湾区、粤西桂东消费市场需求,在浮山岭、黄华江等山水风光,冼夫人文化、油城文化等独有文化、“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等特色产业中找准主攻方向,加强与大型旅游企业合作,形成一批文旅市场的触发点、爆发点。要彰显特色,激活“留客”亮点。进一步抓好“美荔天地”“示范墟”业态升级和活动策划,做深品质内涵、做优消费场景,增强趣味性、娱乐性和体验感,为广大游客提供别具一格的旅行乐趣、情感共鸣。各地要找准突破口,丰富文旅体验、分流热门景区,推动农文旅融合多点开花、联动发展,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形成“引流—留客—消费”的闭环效应。要注重策划、做活体育+。总结茂名以“山海为赛场,好心迎宾客”承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比赛定向竞赛的经验,以筹办广东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为契机,掀起群众运动热潮,把茂名打造成为“定向之城”“运动之城”。借鉴“苏超”城市足球联赛火爆出圈经验,在茂名各地乡村兴起“村BA”“村K”热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活动策划、话题引流,更好发展村赛经济,以音乐、体育、美食、美景带动乡村旅游、赋能乡村振兴。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何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