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网讯 近日,一场精心构筑的法治与禁毒防护网在电白区岭门镇悄然铺开。电白区检察院联合岭门镇禁毒办、平安法制办、司法所等多部门协同发力,以“普法织密禁毒网,法治照亮无毒路”为鲜明主题,创新推出“骨干赋能+温暖护苗”双宣讲与“实战观摩”相结合的精准普法模式,为基层治理注入坚实法治力量,照亮特殊群体远离毒品的希望之路。
纵横交织 精准普法密织“防护网”
在岭门镇大礼堂内,一场面向基层治理“关键枢纽”的深度培训拉开序幕。各村妇女主任、治保主任、“法律明白人”、禁毒社工、“双百”社工、司法社工、全镇中小学德育负责人及群众近500人齐聚一堂。检察官与禁毒专业讲师聚焦“识毒、防毒、拒毒”核心能力,深入剖析新型毒品伪装陷阱、涉毒法律法规红线及基层涉毒线索识别干预技巧,并针对留守儿童关爱、困境家庭帮扶中的法律风险点进行实战解析。这场宣讲旨在强化基层“哨点”敏锐度,织密前端预警与干预的网络经纬,为无毒社区建设锻造坚实骨干力量。
接着,宣讲阵地转移至充满生活气息的岭门镇篮球场。专为留守儿童、困境未成年人家属等特殊群体设立的法律咨询台前,检察官、禁毒社工与相关工作人员以“零距离、心贴心”的方式展开服务(如上图)。内容直击痛点,深入浅出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监护职责与权益保障条款,传授家庭毒品预防教育的具体方法,剖析毒品对脆弱家庭的毁灭性影响,并提供法律救济途径指引。这场宣讲如同法治阳光,穿透阴霾,照亮特殊未成年人及其家庭的“无毒前行之路”,确保防护网覆盖至最需关爱的角落。
创新驱动 “观摩实训”点亮“赋能灯”
此次活动的核心创新在于“学用结合、实战提效”的观摩实训机制。第一场宣讲结束后,全体参训干部并未离场,而是作为“见习学员”移步篮球场,全程沉浸式观摩第二场针对特殊群体的现场普法。现场设置了法律咨询台,通过毒品模具展示、发放禁毒宣传册、宣传横幅、大喇叭音频宣讲等方式进行禁毒知识宣讲。工作人员与基层干部、群众近距离互动,运用通俗语言化解法律术语的坚冰,如何以同理心建立与困境家庭的信任桥梁,如何精准解答监护难题与涉毒忧虑。
这种“从课堂到现场,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设计,为基层干部提供了宝贵的“能力加油站”。山后村委妇女主任陈大妹在观摩后感慨:“看到检察官如何耐心引导一位焦虑的留守老人理解毒品危害,我学会了用更接地气的方言和事例去沟通,这对我们下沉到村居开展针对性宣讲太有用了!”这盏在实战现场点亮的“赋能灯”,将有效照亮基层干部后续深入千家万户开展精准普法的路径。
合力擎灯 共筑无毒未来
岭门镇党委副书记梁伟金带领该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全程参与,彰显党委、政府对筑牢禁毒防线的坚定决心。他在活动总结中强调:“‘普法织密禁毒网’,要求我们精准锁定关键节点与薄弱环节;‘法治照亮无毒路’,则是要用法律的温度与力量,为每一个个体,尤其是困境中的孩子和家庭指明方向、驱散阴霾。今天的‘双宣讲+实战观摩’,正是对这一主题的生动实践。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能力的熔炼和责任的夯实。下一步,我们将推动此创新模式常态化、制度化,让法治之网越织越密,让无毒之路越照越亮,全力守护岭门的和谐安宁。”
现场累计发放禁毒宣传手册及法制主题礼品1000余份,有效延伸了基层法治与禁毒教育宣传触角。此次岭门镇的创新实践,是电白区深化基层社会治理、构建全民禁毒防线的有力举措。它以精准普法和实战赋能,在基层大地上用心编织一张坚韧的禁毒防护网,用法治的明灯为每一个需要指引的灵魂照亮通往无毒、健康、光明未来的坦途。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俊明 钟舒 通讯员 陈赖仁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何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