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茂名时评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引领高校思政课育人新实践

陈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要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肩负着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时代重任。然而,当前思政课教学中仍存在区域红色文化资源系统性融入不足、教学方式创新性不够、理论讲授与实践体验脱节等难题,制约了育人实效的全面提升。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获批茂名市大中小学思政课共同体建设教学创新团队为契机,强化精神谱系的育人作用,将其作为价值引领与育人核心,在实践探索中构建起“六位一体”育人模式,有效提升了思政课育人实效。

一、精神引领与模式构建:探索“六位一体”育人新路径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是滋养新时代青年的宝贵资源。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践行“以生为本”“知情意信行”融合发展的育人理念,从认知深化、情感共鸣、意志砥砺、信念固化、行为养成五个维度协同发力,创新性构建起“党建引领定向、思政铸魂固本、协同育人聚力、实践赋能增效、科研深耕提质、文化浸润润心”的“六位一体”育人模式。该模式旨在通过系统性、整体性设计,打通育人各环节壁垒,将精神谱系的价值引领有效转化为育人成果。

二、党建引领定向:筑牢精神谱系育人政治根基

党的领导是思政课建设的根本保障,将精神谱系融入育人实践,首要在于强化政治引领,校准育人方向。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作为核心内容纳入各级党组织理论学习范畴,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集体备课等载体,深入讲解其理论脉络、历史传承和时代意义,讲好蕴含其中的信仰故事,引导师生深刻把握精神谱系的核心要义,特别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源头地位与指导价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性。同时,还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学习制度化、常态化,明确学习目标、内容、频次与考核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思政课教师深入茂名本地红色资源,如茂名露天矿博物馆、高州水库、电白区冼太夫人故里、潘茂名纪念公园等开展主题党日、学术交流,让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确保育人实践方向正确,为教学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三、思政铸魂固本:深化课程融入实效

思政课是精神谱系育人的主渠道,关键在于找到有机融入课程的有效方法及契合点,实现“精准滴灌”。“思想道德与法治”采用章节+相应主题(例如爱国主义主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采用章节+相应时期的伟大精神(例如新民主主义时期的伟大建党精神、长征精神等)。教师需要深入钻研理论衔接点,把抽象精神具体化、时代化,回应学生关切,力求理论阐释与精神启迪相统一。在课程思政方面,马克思主义学结合高职院校特点,以“职业道德塑造”为核心,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与精神谱系的契合元素,探索构建“专业课程+精神谱系+职业精神”融合体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强化对各系部课程思政的指导协同,分层递进地将精神谱系融入教学,结合专业领域的榜样事迹,阐释崇高理想信念,努力将其转化为学生可感知、可理解、可践行的内容,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大思政”育人格局。

四、协同育人聚力:贯通大中小学教育链

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协同发力。要积极推动与中小学的深度合作,发挥高校马院在学术、理论、宣讲方面的优势,通过共同策划活动、共建共享实践基地、共建教学资源库等方式,支持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发展,促进大中小学教育资源衔接融通。马克思主义学院着力构建协同机制,以马院为枢纽,搭建跨学段、跨学校的思政课一体化平台。常态化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资源共享,努力形成横向联动高校、纵向贯通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共同体,凝聚合力,确保精神谱系学习教育能够伴随学生成长全过程。

五、实践赋能增效:推动精神价值落地生根

实践是深化认知、促进转化的关键。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依托茂名丰富的红色资源,如茂名露天矿博物馆、高州杏花村、长坡镇党史教育基地、茂南区山阁镇烧酒村等实践基地,精心设计主题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沉浸体验,深化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感悟精神谱系的磅礴力量,促进理论知识向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和行为习惯转化,提升实践育人效果。创新“精神谱系+社会服务”模式,结合主题党日、社会实践,发挥先进典型(如岗位学雷锋标兵)的带动作用,组织师生开展志愿服务、“三下乡”等活动。在服务奉献的实践中,师生自觉践行精神谱系要求,有效提升了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锤炼了党性修养和为民情怀。

六、科研深耕提质:厚植育人学理根基

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是提升思政课深度的关键。要积极引导教师围绕精神谱系的时代价值、融入路径、育人效能等核心方向开展研究,为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在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设立“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专项课题、组建教学创新团队、支持成果转化(如发表论文、开发案例、建设资源库)等措施,激发教师研究动力。鼓励教师将最新研究成果,例如对本土红色资源的当代解读、基于学生调研的教学方法创新等,及时反哺课堂教学与资源建设,提升思政课的学理深度和吸引力。

七、文化浸润润心:营造红色育人生态圈

我院依托校内精神廊园,围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开展视听传播(微视频、演讲比赛)讲述精神谱系故事,创作展示(绘画、手抄报、创作大赛)让精神可视化,实践体验(成果展、红色主题晚会、学生讲思政课)等多维活动,推动学生从“听讲者”变“主讲者”,形成互动学习场景。整合活动全流程:前期实地研学、素材采集;中期官网宣传;后期线上资源库(学习通平台)、数字化展馆展示优秀作品。构建“线下体验+线上延伸”的长效载体,推动红色文化从“单向传播”走向“师生共创”,从“活动项目”沉淀为“校园景观”,营造“以文化人、以景育人”的生态,使“精神廊园”真正成为滋养初心的精神家园。

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引领的“六位一体”育人模式,是我校对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实践探索。通过强化党建引领把方向、深化课程融入固根本、拓展协同路径聚合力、创新实践载体促转化、夯实科研基础提质量、营造文化场域润心灵,我们着力破解育人难点,有效提升了思政课的育人效果。实践启示我们,深挖精神谱系的时代价值,并将其有机融入育人全过程,是提升思政课吸引力和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这一模式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不断优化完善,努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服务茂名高质量发展,探索形成更有效的思政育人方案。

(作者单位: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


编辑:李仁娟

初审:温  国

终审:何康源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