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文化时空

诗意江岛

■周灶

立夏刚过,南粤大地满眼仍是春意盎然。珠江三角洲的暖风裹着果木甜香,将西江吹染成一匹流动的金缎,令人心驰神往。

5月8日,风和日丽,碧空万里。应三水区委区政府之邀,嘉美实业投资集团董事长吴范华率公司项目考察团队一行六人,踏上江岛这片三江汇流之地,开启“百千万”乡村振兴文旅项目参观考察之旅。

正午,考察团队一行首先抵达了西南街道办。等候已久的办事处主任徐仲辉,其热情如春风拂面。未及久坐,两艘快艇已候在半江桥下,载着他们银梭般向老鸦洲岛疾驰。一路上,江风裹挟着水草清腥,迎面扑来。辽宽的视野,令人心情舒畅欢欣。渐渐地,远处江心岛的茂林修竹依次清晰起来,偶有树木搭成的木屋尖顶闪过,似大自然遗落的积木。登岛瞬间,此起彼伏的“吱吱”声,如碎金落地——松鼠部落的精灵们在枝头跳跃,蓬松尾巴扫过围栏,惊起孩童清脆的笑声。此情此景,原始,野趣,朴实,浪漫。

向导亚叔头戴草帽,袖口沾着松针,提着坚果桶笑道:“这些动物小家伙呀,比闹钟还准时。一到投喂时间就候在栈道边。”

只见原木搭建的树屋群落错落有致,透明观景台里,孩子们举着望远镜追逐松鼠踪迹,镜头里盛满都市人久违的自然野趣。陪同的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孝勇介绍说:“我们引入生态教育课程,周末有自然导师带孩子制作松鼠食盒,家长也跟着学林木养护,生态保护成了亲子必修课。”

快艇转向江根村,昆都山如黛色屏风横亘眼前。当吴范华看到江对面“三江汇流处,千年几字湾”八个字时,连赞此处是好景好山好风水。古码头石阶浸于江水,被千年潮汐磨得温润如玉,缝隙间嵌着宋代青瓷碎片,莲花纹路虽淡,却依然清晰可辨。王孝勇俯身拾起牡蛎壳,壳面螺痕如年轮:“这里曾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锚点,商船载瓷器、茶叶远航,最远至波斯湾。”

登岸回望,三江汇流处水色分明:西江雄浑,北江灵秀,绥江温婉,三水“水韵密码”尽在其间。考察团队踩着苔藓斑驳的石阶,仿佛听见古代水手号子混着江潮声传来。

白坭镇水运村的29号灯塔,在暮色中如蘸满光阴的笔。沿碎石路至江边,银白沙滩映入眼帘——礁石如巨兽静卧,渔船锚定浅滩似停泊的月亮,富龙西江特大桥横跨天际,传统与现代在此处深情对话。

村支书小陈赤脚踩沙,裤脚沾着海腥,得意地说:“去年我们清除了蚝壳堆,竟整出‘三水马尔代夫’。”

说着,他指向礁石间拍婚纱照的一对情侣。新娘头纱被风吹成优美弧线,无人机操作员调整角度。小陈继续说:“每周几十对新人预约,省城摄影工作室都来这里设点经营。”

这时,不远处的“疍家记忆”咖啡馆里,飘来咖啡的香味。他们走过去,只听见老板娘用渔家号子哼着流行歌,咖啡拉花成海豚跃浪状。

据介绍老板娘丈夫曾是渔民,如今在这里开快艇带游客海钓,夫妻搭档月入过万。

我们赞叹之余,推门而入,目光被咖啡馆里旧渔网装饰所吸引,渔网上贝壳风铃轻响,似大海私语。我们不禁感慨:乡村文旅一经点拨盘活,乡村振兴的美好向往就成了亮丽的现实。

暮色漫来,浸染西江。回到会议室里,王孝勇轻点屏幕说:“生态保留区收益比全商业化高达30%。昆都山石阶只做防风化,不施现代修饰,让游客在游玩中踩上历史的质感。”

吴范华边听边在笔记本里勾勒出设想远景图:“老鸦洲岛可拓‘松鼠生态链’,从萌宠互动到亲子研学、文创开发;水运村‘灯塔经济’需融入疍家文化与滨海度假……”

月光漫过江面,忽然明白:嘉美与三水之遇,如西江与北江交汇——前者携商业智慧,后者藏人文底蕴,碰撞出的,应是生态文明与现代文明共舞的佳话。波子角灯塔不再仅是导航坐标,更似一支笔,在暮色中勾勒出未来乡村振兴文旅的温暖轮廓。江风轻拂,带走一日疲惫,却留下满襟希望。三水的文旅故事,江岛的文旅开发蓝图,已在吴范华心中悄然绘就。他想:心中有梦想,政策有暖风,现实可操作,而江岛的美好,将在自然、文明与创新中高度融洽,终将被时光酿成最动人的诗篇。

诗意江岛,假以时日,定会成为一个新的休闲观光打卡热点!


编辑:葛伟宇

初审:温  国

终审:黄昌明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