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茂名新闻

城市筋骨重塑 民生画卷焕新

茂名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容市貌之变

茂名市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聚焦市容市貌提升与基础设施完善,实现从“硬件提质”到“治理焕新”的跨越式发展,一幅“路畅、城绿、街净、居美”的文明画卷徐徐展开。经过数年的“文明接力”,这座“滨海绿城 好心茂名”不仅焕发出新的活力,更以实实在在的变化回应了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路网“舒筋活络”畅通发展动脉

随着甲子大道等10条道路建成通车、高凉南路等5条断头路打通,官山八路等茂东片区道路的加快推进建设,促进中心联通、片区东拓,中心城区外联内畅交通系统加快构建,茂东片区“毛细血管”全面疏通。过去人行道不通畅的华海酒店、熹龙酒店、南越文创街等商圈,依托20.36公里的二期“好心绿道”实现人车分流,沿街商铺人气渐旺,城市烟火气愈发浓郁。市城管执法局数据显示,官山路等13公里的机非分离改造工程显著降低了学校周边的交通事故发生率,为师生出行提供了更安全的保障。

南香村文哥感慨地说:“东粤路、文才路一直是广大市民,尤其是南香村村民关注的两条路。多年来,由于道路不通,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困扰。以前出门,道路狭窄且弯曲,堵车是家常便饭,周边卫生环境也差,常常是尘土飞扬,臭气熏天。现在这两条路打通了,南香周边的道路变成了市区最有特色、设施最完善、景色最美的道路之一,我们居住在这里的街坊邻居别提有多高兴了。”

“现在送货再不用绕道,客户到店率明显提升。”在官山七路经营汽配生意的黄老板感慨。随着双山九路、文才东路等道路建设加速,“两轴—两个圈层”城市布局逐渐成形,城市扩容与商业活力同步迸发。

停车扩容+环卫革新破解民生痛点

在市人民医院周边,市民陈先生通过微信小程序查找停车位:“以前绕三圈找不到车位,现在依靠‘茂名泊车’微信公众号的查找车位功能,也能快速找到空闲车位,真是方便多了。”

这些便利得益于茂名市三年来对停车体系的全面升级。期间,油城路、西粤路等30多个路段的摩托车停车位完成更新,3600余个汽车泊位得到改造。同时,“茂名泊车”等小程序上线,实时展示7160个公共车位的动态信息。自从我市城区公共停车泊位实现智能化后,日均车位周转率已从原来低于1车次上升到5车次以上,部分路段甚至高达9车次以上。曾经“一位难求”的状况大为改善,如今各路段基本都能找到停车位,停车秩序明显规范,有效缓解了市民停车难题。

与此同时,一场“环卫革命”悄然展开:道路清扫车沿光华北路作业,雾炮车在油城路上喷淋降尘;增设700多个垃圾废物箱覆盖主次干道,370个烟头收集器守护路口文明,升级改造205个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点将垃圾“变废为宝”。

在荔红小区,督导员李姐指导居民投放垃圾:“这里是四色分类箱,分别是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三年间,市城管执法局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活动70余场,发动党员、志愿者30万人次。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大家慢慢发现:楼道散发的异味少了,变得干净了,出入更方便了。曾经垃圾外溢污水横流的内街,如今焕发新颜,商户黄女士笑道:“每天三次专车上门收集垃圾,再也没有异味困扰。”

老城“逆生长”焕发市井烟火

这几年,茂名市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步伐,众多居民的生活迎来了实打实的改变。荔红小区完成排水设施改造后,一下雨就“水浸街”的情况成为历史;茂名石化职工家属区加装的267部电梯,解决了“悬空老人”上下楼的难题;新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旁的“长者饭堂”美味飘香,低价用餐、送餐上门等服务极大缓解了周边老旧小区的老年人就餐难题,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乐享幸福“食”光;电白区忠良社区则凭借墙体上一幅幅精美的壁画,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拍照打卡,成为城市新的文化亮点……

市城管执法局牵头完成了荔红等10多个小区的改造工程,改造内容涵盖路面硬底化、铺设人行道、增设停车位、修复粉刷围墙、翻新平房、更换老旧下水道等,桩桩件件都直击居民生活的“痛点”与“堵点”。经过改造,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居民们的愁容变成了笑脸。居住在荔红小区的张姨感慨:“在这儿住了几十年,从没想过小区能变得这么漂亮!”从“忧居”到“优居”,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的不仅是居住环境,更是居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智慧治理+绿美生态赋能城市温度

在茂名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的电子大屏上,物联设备正实时监测垃圾收运情况和建筑工地动态。目前,茂名是全省仅有的4个完成该平台建设的城市之一。平台上线指挥协调、智慧园林、智慧市政、垃圾分类等场景应用,实现城市管理问题发现、转办、处置的高效闭环管理,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同时,市城管执法局积极用好数字化城管平台,利用城管平台对城区实行网格化管理,2021年以来,运用数字城管平台累计解决城市市容动态问题14.1万余宗。

在中心城区,茂南区城管执法局打造的智慧城管指挥中心发挥着关键作用。该中心融合智慧环卫系统、环卫小钉、综合安防管理平台、垃圾分类平台和水浸黑点监控系统这五个智能系统,为环卫作业车辆安装 GPS 定位系统,让路面保洁环卫工人上岗佩戴GPS定位手环,并在中心城区所有公厕、垃圾压缩站和主要水浸黑点安装监控点位,智能平台后台全程实时监控,及时督促、调度,对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处理和解决,大大提高了城管工作效能。

走进光华中路至光华北路、官渡二路至厂前东路、红旗北路至复兴大道这三条绿美示范道路,苗木花卉构筑成一道美丽的“生态走廊”,而建成后的8个口袋公园将灰色角落变为“金角银边”。“以前带孩子只能在马路边玩,现在下楼就是口袋公园。”家住油城十路附近的刘女士说。全市城区新增的113公顷绿地、135公里绿化带和4.52万株树木,让滨海绿城焕发出新的生态活力,带动沿线商业体夜间客流增长,生态红利正转化为经济活力。

茂名围绕茂名大道、市民大道、228国道开展“两轴”生态廊道建设,使得道路两边景观优化、风貌提升、市容乱象得到进一步整治,累计补植绿化约8000株,完成15个团组风貌提升,城市景观绿化优化美化,一座“花园版”城市已悄然呈现在市民眼前。

攻坚“城市顽疾”重塑洁净肌理

针对“牛皮癣”顽疾,茂名建立“城管+公安”联合执法机制,沿街商铺违规张贴行为大幅下降。小区居民小刘表示:“以前小广告密密麻麻,现在几乎看不见一张‘牛皮癣’广告,整个楼道洁净多了!”

围绕校园、农贸市场、车站等重点场所周边,常态化抓好日常市容秩序巡查整治,开展噪音污染、餐饮油烟污染等专项整治行动,2021年至2024年,累计治理各类乱象8.5万起。同时,加强共享单车停放秩序整治,约谈共享单车运营企业15次,规范乱停放共享单车12300起。

从梗阻的“断头路”到内畅外通的城市道路,从“见缝插针”的停车乱象到“一位一码”的智能管理,从“风吹纸屑飞”的街巷到“席地可坐”的洁净标准……茂名用数年“文明接力”证明:城市治理的温度,正藏在这些“看不见”的细节里。正如市民小柯所说:“如今,这座城里的每个市民都争当‘城市文明的接力者’,‘文明之花’正在好心茂名落地生根。”


文/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王霞通讯员吴劲

图/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岑稳

编辑:刘敬源

初审:温   国

终审:何康源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