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网讯近年来,化州市石湾街道坚持做好“土特产”文章,在用好乡土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提升产业效益等方面持续精准发力,逐步把中火岭村的“红心橙”打造成助推乡村发展的“新引擎”,为周边群众提供劳动就业增收,助力“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
依托“流转”,用好“土”资源
做好“土”字文章,就要深入挖掘闲置土地、富余劳动力等乡土潜在资源。中火岭村通过“土地集中流转+产业导入”的模式,积极引导农户将山地委托给村集体进行集中连片流转,并引进化州市绚丽农业有限公司,选取优势红橙品种“红桔头”,将流转的山地打造成约1300亩集中连片的标准化红橙种植基地,保证了红橙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种植,让山地产出更大经济效益。同时,公司长期雇佣了约50名附近的村民从事修剪、施肥、养护、采摘、包装等工作,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目前,该红橙基地已有500多亩果木长成打果,每年产量约150万斤,产值超千万元,并实现务工群众人均月收入3000元左右。
擦亮“品牌”,突出“特”卖点
在“特”字上做好文章,打造独具特色、有独特竞争力的产品,就要在品牌上追求“擦得亮”。石湾街道持续发力提升“绚丽石湾”红橙的品牌价值,积极引导企业采取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管理方式,树立起品牌意识,并安排街道的农技人员为企业提供绿色有机种植技术支持,指导其使用无污染的深层水灌溉、采取物理生物方式防治虫害、使用有机肥料等,大幅提升红橙果品品质。借此,“绚丽石湾”红橙成功入选了2024年第一批茂名市“信”字号公用品牌授权使用企业(产品)名单,率先获得了茂名市第一批“信”字号公用品牌授权。“绚丽石湾”红橙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不断提高,品牌越擦越亮。
拉长“链条”,提升“产”效益
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拉长产业链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做好“产”字文章的关键:打造初加工车间,企业引进智能分拣机器设备,充分提升红橙鲜果分拣效率,并增设红橙打包生产线,运用本土化、特色化、标准化的包装设计盒,有效提高了红橙的产品附加值,也为群众提供了打包装箱的就业机会。拓展销路,对接帮扶购销增收;持续加大红橙产销对接的工作力度,助推中火岭村与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桑麻村签订红橙购销结对帮扶协议,每年由其购买5000斤红橙,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积极探索“红橙+旅游”的农旅融合新业态。中火岭村依托连片红橙种植基地,整合串联“南国名山”中火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跳花棚”等旅游资源,积极谋划红橙采摘体验观光路线,推动红橙产业向优质多业态方向融合发展。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邹慧 通讯员 陈广腾 天忠
编辑:李仁娟
初审:温 国
终审:何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