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茂名新闻

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投入运营

“新地标”驱动交农文旅商高品质融合

扫一扫更精彩


茂名网讯 5月20日上午,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正式开门迎客,全省首个以荔枝文化为主题的高速服务区惊艳亮相。茂名千年荔乡风情跃然眼前,特色建筑、非遗展演、农产市集汇聚成“交农文旅商”融合发展的生动图景。当天,服务区内人头攒动,游客和周边镇村群众争相打卡这一“新地标”,品荔枝、赏文化、购特产,一场岭南风情的嘉年华活动在这里延续。这一创新实践刷新了传统服务区的功能定位,成为展示茂名地域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窗口。

传统服务区蝶变“新地标”

柏桥服务区位于“中国荔乡”高州市根子镇与分界镇交界处,以“荔乡水韵,一枝独秀”为主题进行设计,整体造型就像一枝荔枝花。西区综合体验馆如“破壳荔果”,四片舒展的弧形屋面如初绽的荔叶,轻盈托起晶莹的玻璃穹顶;东区服务楼则由两片轻盈的曲面建筑组成,仿佛舒展的荔叶与西区遥相呼应。而连通东西的景观天桥如荔枝枝蔓般延伸的660米人行景观天桥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形成“一枝独秀”的视觉地标,整体构成了一幅灵动的荔乡画卷。

“这哪是服务区,简直是个旅游景区。”听闻今天服务区正式运营,市民陈先生满怀期待,第一时间前来打卡,一睹服务区容貌。在推进“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中,柏桥服务区以创新之姿,实现了从传统交通服务场所到多功能综合体的华丽蝶变,推动高速服务区从传统“歇脚地”升级为全域旅游“打卡地”。如今柏桥服务区除实现交通服务设施的提质升级外,创新采用了“开放式”运营模式,通过优化服务功能,在业态布局上一体打造荔枝之乡展示厅、会客厅、体验场,成为连接高速公路与地方经济文化的纽带,为“百千万工程”提供生动范例。

步入服务区西区裙楼,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一座精致的岭南园林之中。亭、廊、轩等仿古建筑错落有致,相互呼应,尽显古朴典雅之韵;岸石形态各异,小桥横跨流水,动静相宜,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对岭南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过往旅客在匆匆旅途中,感受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活动当天,我市以“荔”为媒,在柏桥服务区举行520我爱“荔”集体婚礼,为这座充满活力的服务区增添了别样的喜庆氛围,而这份浪漫也成了服务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服务区内的非遗手作区也热闹非凡,木刻画、南药传承、陶瓷手作等体验工坊里,游客们纷纷驻足,沉浸在传统文化的魅力之中。“没想到赶路途中还能逛‘园林’!”来自广西的游客韦先生举着手机连连拍照。他刚在木刻画工坊体验了一把拓印技艺,手中的图案栩栩如生。

柏桥服务区占地约274亩,共设置停车位514个,其中大车位96个,小车位374个,充电车位44个(其他停车位全部预留充电条件)。根据“大景区”规划,其中514个停车位包含了在服务区周边设置的160个停车位和房车营地,方便地方群众停靠后,通过步行、电瓶车等方式进入服务区或“中国荔乡”观赏游览。同时,建设期已预留足够停车场用地作后续停车位布设,可根据车流量上升而同步增加。

目前,服务区已引入多种体验项目。接下来还将结合不同的季节、节日和文化特色策划相应的主题活动,吸引游客和附近群众前来游玩体验。

实现“服务区—景区—产业链”无缝衔接

柏桥服务区扼守包茂高速“荔枝产业走廊”核心区,通过“交通引流、产业增值”的模式,向东衔接古荔林农耕文明,向西联动博览馆科技转化,向南导流万亩基地产业势能四周果林环绕,从收费站出去300米左右就可以到达荔枝公园,500米就能到达中国荔枝博览馆,实现“服务区—景区—产业链”的无缝衔接,形成一个“交农文旅商”融合发展的区域。

柏桥服务区东区及西区分别设置一座智慧型ETC收费站,命名为柏桥收费站。当天,柏桥收费站同步开通,这是广东首个设立在服务区的高速公路收费站。

东区收费站设置2条多功能车道,完成车辆计费并写入站点信息后,可经联络通道直达西侧服务区;西区收费站设有2入2出车道并配置智慧云舱,出口能便捷通往柏桥荔博园景区、茂名市委党校新校区等区域。为促进高速公路与地方经济良性互动,柏桥收费站专门设置ETC专用通道,限19座以下客车通行,实现高速公路与地方客源的双向导流。旅客与当地群众还可以步行或骑行的方式通过服务区天桥,无缝穿梭于服务区与周边景区之间,为实现好与周边村镇产业融合、资源共享、服务开放、互通互联,充分发挥服务游客的综合效益,以点上突破助力“百千万工程”纵深推进。

保利长大柏桥服务区项目经理马朝辉介绍,这是省内首创设置ETC车道与服务区外的道路相连,通过人行景观天桥串联起高速公路两侧景区、荔林和村庄的碧道。“既促进地方产业发展,也让附近居民可便捷享用服务区的商业、文化、加油、充电等设施,以基础设施的有效连通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赋能“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

透过西区服务楼的玻璃窗,可见服务区广场上停满了过往的车辆,在热闹非凡的农产品集市摊位前,杨老板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感慨地说道:“过去啊,村里人都想着往外跑,去大城市闯荡。如今可不一样了,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这都得感谢服务区带来的好机遇。”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当地村民生活未来幸福憧憬,也彰显出服务区提质升级工程为“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带来的强大动力。

围绕茂名市提出并大力推动的“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柏桥服务区将茂名特色农业转化为服务区互动场景。西区“乐驿+”便利店专门设置“广东乡村振兴优质农产品专柜”以及茂名特色农副产品专区,集中展销荔枝干货、桂圆肉等特色农副产品1000余种,并设置助农直播间,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

5月20日当天,柏桥服务区化身为热闹的农产品集市。配合茂名市“十万电商卖荔枝”活动,服务区东、西区共设置40个直销摊位,果农们现场吆喝,直播间里主播热情推介,线上线下销售两旺。正在扫码支付的广州游客王女士笑着说:“在这买一些特产可以在旅途上吃,还能直接邮寄,省去了携带的麻烦。”

建设者匠心筑梦助地方发展

柏桥服务区提质升级工程由保利长大承建。柏桥服务区在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大胆创新、勇于突破,诸多设计在广东省内均属首例,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与前瞻性。其中,玻璃穹顶的设计堪称一绝。通常,玻璃穹顶的玻璃安装方式为外装,而柏桥服务区却大胆尝试内吊玻璃,这一开创性的举措在广东省内尚属首次。这种设计不仅结合了荔枝造型,想把外面的棱角凸显出来,在注胶方式上,柏桥服务区同样实现了创新突破,采用了做压板、从两头往中间注胶的工艺。施工人员如同技艺精湛的工匠,精心操作每一个环节,确保胶体能够均匀、饱满地填充在玻璃缝隙之中。

玻璃穹顶、非遗工坊、小石山景、荔香馆……这一处处精心规划的细节,都记录着建设者们投入的心血和创新实践。此外,柏桥服务区还引入了智能化设备,如太阳能预警弯道哨兵系统、智能电箱等,提高了现场的安全管理和智能化水平。徕卡三维扫描仪的应用,则使得幕墙工程各工序施工效率大幅提升,保证了项目的高品质竣工。

在完成地标建筑的背后,是每一个建设者对细节近乎苛刻的追求。30岁的王立滔是茂名人,从小看着红荔满枝长大。在建设过程中,担任柏桥服务区项目的工程部长,为家乡打造这扇“荔枝大门”。在柏桥服务区,他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直径24米的玻璃穹顶吊装。276个球体、800根杆件,误差必须毫米级。他和团队像“做精密手术”般,将穹顶“化整为零”,最终让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家乡的土地上。如今,这座融合荔枝元素的服务区成了地标。王立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自豪地说,“它像小时候摘的荔枝,红艳艳地挂在蓝天下——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成就感。”


文/图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许巨滔 刘付思明 吴昊

编辑:刘敬源

初审:温   国

终审:何康源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