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网讯 近年来,茂名市深入实施“荔枝之乡”提升行动,以创新科技为笔,运用AI、电商、保鲜、加工等技术,厚植农业新质生产力,全面推进荔枝产业现代化转型,打造从种植到销售、从鲜食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升级新模式。目前,茂名荔枝全产业链超120亿元,今年各品种荔枝正逐步上市。
荔枝园内挂满被预定的牌子。
荔乡游客络绎不绝。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岑稳 摄
AI技术助推荔枝“种得好”
茂名以“数字果业”为引擎,推动荔枝种植向“数智化”跃升,通过技术融合与场景创新,实现品质与效率双提升。全市共建成10个品种优质化、防控绿色化、水肥一体化、生产机械化、管理数字化的荔枝高标准“五化”果园,内“物联网监测站”实时滚动着土壤墒情、空气温湿度等数据,果农可通过手机APP操作病虫害AI识别系统,实现“拍照上传-智能诊断-方案推送”的数字化管护全流程。
建成首个农产品单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茂名荔枝产业大数据平台,在今年初完成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本地化部署,运用“5G+物联网+大数据+ AI”技术,病虫害诊断准确率达95%,生产效率提升30%,年均向超过30万名荔农发布种植技术信息300多万条。2024年,茂名荔枝产业大数据平台入选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智慧农业应用典型案例库。创新探索开发全国首个茂名荔枝“AI数字人”,实现自动讲解、智能问答、“面对面”多模态交互等技术突破与创新,成为智慧农业助手。
深化产学研合作,中山大学在高州市试点“中大·柏桥科技创新工作站”,通过整合无人机巡检、卫星遥感和地面传感技术,精准检测物候进程和病虫害痕迹,检测精度能够达到95%,为提升荔枝品质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电商技术助推荔枝“卖得快”
茂名深入推进荔枝营销“12221”体系建设,运用互联网流量,克服荔枝集中上市难题,助力荔枝快速销出。在荔枝未成熟时便在网上开通荔枝定制认购渠道,鼓励本地商家及各大电商平台统一接入茂名优质农产品云端博览会平台,并推出更迎合年轻人消费市场的荔枝盲盒定制和节日定制等模式,增加趣味性和神秘感,提高当代年轻人对消费的欲望。同时,加强互联网营销技能培训,举办“智联山海‘荔’刻链动——茂名好品5G+AI电商物流赋能行动”“十万电商卖荔枝”等活动,邀请抖音、京东物流等专业机构,为商家提供电商运营培训、流量扶持以及物流解决方案。发布《茂名市网上销售荔枝等级规格》《茂名荔枝(白糖罂、桂味、妃子笑)电商销售标准》,指导荔枝商家分级分类销售。今年已累计开展电商新手培训超20场次,覆盖电商初创人员约5000人。据悉,全市共有电商4000多家、微商1万多家,约40%特早熟品种荔枝通过电商渠道进行销售,收购均价比传统渠道高10%以上。
保鲜技术助推荔枝“走得远”
茂名构建覆盖采前、采中、后的全流程保鲜技术体系,靶向解决荔枝“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的行业难题,以科技赋能延长鲜果生命周期,增强产业竞争力。
在采前环节,引导果农选种容易贮运的品种,如妃子笑、仙进奉等,加强以施肥、灌水、修剪和植保等为重点的栽培管理,提升果实采前品质。目前,全市白糖罂、桂味、妃子笑等优质品种占比达80%。在采中环节,创新建设田头智慧小站,解决荔枝在田头采摘一小时之内迅速进入冷库保鲜,实现田头预冷,保鲜期延长3天,有效解决荔枝“最先一公里”保鲜难题。目前已建成“田头”冷藏保鲜设施306个,配备一线冷链车30辆,今年新增田头快递网点390个。在采后环节,开展物理源、植物源、生物源和新型包装材料荔枝保鲜技术研究,经过特殊技术处理后,可使桂味、妃子笑等部分品种保鲜时间达30天。高州小蜂嗡嗡创新应用纳米保鲜技术,荔枝采后常温货架期可延长至5天。
加工技术助推荔枝“用得广”
茂名以精深加工为引擎,推动荔枝产业向“前后端延伸、上下游拓展”,构建“种植—加工—文创—消费”多元业态融合的全产业链体系,让“一季鲜”变身“四季甜”。
依托国家级荔枝现代农业产业园,系统布局荔枝精深加工产业体系,重点发展荔枝罐头、荔枝白兰地、荔枝珍珠粉圆、荔枝果酱、荔枝清汁等系列产品。成功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广药集团投资建设,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荔枝饮料生产基地,创新开发20余款荔枝深加工产品,其中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深入挖掘“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千年荔枝文化古韵,打造原创文创IP“贵妃荔枝冰淇淋”,在深圳华润万家超市旗下的全国3000家超市开放销售,让荔枝的“夏季鲜”变为“四季甜”。今年投入1800万元新建荔枝冰淇淋生产线两条,将生产7款荔枝冰淇淋产品。
目前,茂名已形成完整的荔枝加工产业集群,集聚加工企业500余家,年加工鲜果能力突破5万吨,培育精深加工产品30余个,品类丰富度居全国前列,构建了从种植到加工、从物流到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莹莹 通讯员 李艳玲 戴玉仪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何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