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荣(信宜)
据茂名日报报道,近年来,化州市笪桥镇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锚定“红色小镇、黄瓜之乡”的发展定位,通过夯基础、强科技、延链条、融文旅,将一根黄瓜变成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铺就了一条“产业强、农民富、乡村美”的振兴之路。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有了产业就有了发展的底气。化州市笪桥镇打造黄瓜产业,彰显了干部群众在乡村振兴中的智慧与实干精神。该镇充分发挥项目优势,整合农业资源,政府积极搭台,稳固产业根基。这里种植黄瓜历史悠久,特有的红壤丘陵地貌,搭配年均23℃的温暖气候和充沛雨量,孕育出体型匀称、口感清甜的优质黄瓜。每根黄瓜富含17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经传统工艺制成的黄瓜干更是以“色如琥珀、韧如竹荪”闻名岭南。
笪桥镇紧紧抓住特色资源优势,构建起“政府+企业+农户”三级联动机制。通过签订保底收购协议,让农户无后顾之忧;培育15家专业合作社、引入3家龙头企业,将分散的农户纳入产业链,实现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目前,全镇黄瓜种植面积达1.7万亩,年产鲜瓜3万吨,带动5000余名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户均增收超2万元。这种发展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力,让村民长期受惠,真切感受到政府的关怀与帮助,从而坚定信心,更快地走上致富路。
要做大做强黄瓜产业,科学技术和非遗传承缺一不可。针对农民科学种植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该镇急群众之所急,打出“科技赋能+非遗活化”组合拳。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建立种子基因库,开展原生种提纯复壮工程,从源头保障黄瓜品质;在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的支持下,建成50亩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推广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10项新技术,带动30户示范户实现亩产提升30%。同时,投入200万元改造智能化加工车间,将传统晾晒工艺升级为温控烘干技术,在保留非遗技艺精髓的同时,将生产效率提高3倍。随着“笪桥黄瓜干制作技艺”入选市级非遗,镇政府扶持龙头企业开发出黄瓜脆片、即食酱菜等8大类深加工产品,带动产业附加值提升45%。科技与非遗的双驱动,实现了全产业链升级,增加了经济效益,让农民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在数字经济浪潮中,笪桥镇积极顺应趋势,构建起“云端市场+线下体验”双轨并行的销售体系。通过培育本土电商团队、开展镇长直播带货等方式,推动黄瓜制品进驻6大电商平台,年网销额突破800万元,为黄瓜产业打开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此外,黄瓜产业与文旅的深度融合也带来了广阔前景。该镇深挖红色文化资源,以“广东十大美丽乡村”柑村为核心,打造“红色教育+农耕体验”文旅路线。游客在参观南路革命纪念馆后,可参与黄瓜采摘、非遗工坊体验,品尝“全瓜宴”特色美食。这种“红绿融合”模式年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民宿、餐饮等业态,形成了“种产销游”全产业链。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让笪桥“黄瓜”的名气越来越大,进一步推动了产业的发展。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朱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