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网讯 脱下军装,却始终未放下军人的责任与担当;离开军营,心中依旧燃烧着为人民服务的热忱。茂名市人大代表、茂名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茂名市万粤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邓正国,人如其名,正直不阿、爱国为民。退役后,22岁的他将部队中锻造的刚毅果断转化为创业的利器,从开设门店开始,12年来坚持不懈地与大米打交道,创立了2家公司和1个农村合作社,打造了一条从稻谷种植到米制品加工的完整大米产业链。
在过去的12年里,邓正国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在田野与工厂之间穿梭,带领乡亲们致富,其所创立的茂名市万粤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粤食品”)成为了茂名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并于2022年12月获得广东省第八届“粤桂同创·山海振兴”青年创业大赛第一名。他不仅实现了个人的创业梦想,还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留下了坚实的步伐,以实际行动彰显了“正国”之名的深意,也证明了青春不仅可以在城市绽放光彩,更能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书写着新时代青年退役军人的奋斗篇章。
▲邓正国在会上发言。
▲邓正国(右一)介绍万粤食品生产的米制品(受访者供图)。
▲邓正国(左一)介绍水稻生产情况。
▲邓正国(右一)做大米产业链培训(受访者供图)。
退伍即“入伍”,22岁转战大米产业
上午10点多,走进茂名市万粤食品有限公司,多辆运输车已空车而归,车身上“让大家吃上一口放心的河粉(米粉)”的标语在阳光下格外显眼。继续向前,可看到工人在生产车间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米香。在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邓正国,他身材挺拔、眼神坚毅,举手投足间尽显军人的干练和青年创业者的朝气。
提及大米,平日里话少实干的邓正国眼中闪烁着光芒,话匣子也随之打开。他回忆道:“父亲从事粮食相关工作,我自小就频繁接触各种粮食,尤其对大米有不一样的感情。”这份儿时的记忆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为日后投身大米行业埋下伏笔。
2007年,正值青春热血的邓正国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服役于中国武警部队。在部队期间,他表现出色担任副班长,并参加过国家几次大规模行动,如赶赴四川省汶川县参加5·12“抗震救灾”等。
2009年,邓正国服役期满退伍。原本可以凭借军人身份谋求一份安稳工作的他,却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创业,继续发扬军人本色。“军营,不仅锤炼了我的战斗技能,更在心灵深处镌刻下‘责任’二字的千钧重量。大米是五谷之首,在我国民生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我想让更多的人吃上健康与美味兼具的米制品。”他坚定地说。
就这样,这位22岁的青年退役军人给自己“重新入伍”,转战大米产业,目标是“守护中国人的米袋子”。
2014年,邓正国独自创办了第一家公司——茂名市茂南区新美粮油购销有限公司(简称“新美粮油”),以生产河粉米、肠粉米为主。创业之路充满挑战,面对缺乏经验、技术不足等困境,他展现了军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凡事亲力亲为。
创业初期阶段,邓正国从基础的粮油销售干起,跑遍了茂名的乡镇,深入粮库跟老师傅学习鉴别稻谷品质,在加工厂研究碾米机运作参数,及时记录下各类大米的特性……靠着这些“基础功夫”,他逐渐从一个“新手”成长为大米领域的“土专家”,能熟练地指出各类大米的优劣,以最适合制作成哪些米制品。同时,他一手包办稻谷回货、开机加工、打包送货、售后服务,每天都带着满满的一车样板四处开拓市场……即便屡屡碰壁,他也从未动摇,“青春就是要奋斗,军人就该有不怕苦、不怕累的担当!”
守护餐桌安全,打造一粒米产业链
随着新美粮油的运营,邓正国意识到,传统米企受制于上游种植和下游市场,必须拓展生产链,才能让更多农户受益。此外,过去茂名生产河粉、米粉的标准加工厂不多,市场上的河粉、米粉品质参差不齐,许多小作坊生产环境简陋,食品安全难以保障。“当兵时保家卫国,现在从事大米行业则要守护大家的餐桌安全。”怀揣着这样的信念,邓正国于2018年创办了第二家公司——万粤食品,致力打造一粒米的产业链,完善种植、收购、生产、加工到销售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建设,持续发力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联农带农共同富裕,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据了解,该公司米制品市场份额在粤桂结合区多个城市中最大,茂名本地市场每销售出3碗米粉就有1碗出自万粤食品。这一显著的销售成绩,彰显了该公司所产米制品的高品质。
要生产出好的米制品,首先要保证大米的品质。近年来,邓正国带领公司积极与科研单位合作,因地制宜引进优质水稻品种并进行大面积播种,按品种分类、按需种植,并通过新型育秧技术和种植模式,实现精准种植,以及实现田间管理全程机械化、智慧化,借此提高大米的产量与品质。
邓正国介绍:“我们公司现在种植有‘珍桂矮1号’,是我省为茂名选定的4个‘直链淀粉’特高的稻米品种之一。这个品种直链淀粉含量高,是做粉、籺、粄、粿等米制品不二之选的加工型大米。”2021年,他参加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举办的退役军人“双新双创”示范班,走进了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在科创中心的“湾区种质数字港”大数据平台前,他看着屏幕上跳动的稻种数据,突然眼前一亮:“珍桂矮1号”不就是大米产业转型的“精准制导武器”吗?
年轻敢闯的邓正国主动请缨愿尝“头啖汤”,以保底收购所有“高直链淀粉”稻谷,“我们要种专门给米制品加工用的大米!”2023年3月,在省级稻米专业镇茂南区鳌头镇,他以职业经理人的身份参与全国首个加工型大米定制基地的打造。在他的“作战”下,首批启动3000亩合作,其中该镇塘札村连片示范1700亩;盘活该镇文蓬村闲置场地600万元建设育秧、烘干、仓储中心,流转300亩土地种植珍桂矮水稻,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近10万元。
但邓正国并不满足于此,投资建起了育秧中心、育秧工厂、烘干中心、仓储中心、大米加工厂、河粉生产车间、米粉生产车间等,进一步完善供应链,并以军人严谨的作风,严格把控生产流程,从原材料筛选到成品出厂,每一个环节都制定了严苛的标准。他说:“从传统小作坊手工制造转变为全程机械化的过程中,我们攻克了多重技术难题并获得多项专利。”比如,恒温育秧、仓储设备,可有效降低稻谷储存损耗率,从而节约粮食。
发展“订单农业”,让种粮成为“有奔头的事”
在公司发展的道路上,邓正国始终没有忘记乡亲们。他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联农带农的合作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大大提供农户种粮的积极性和水稻产业的规模化种植,并通过周边农田“小田变大田”的模式让水稻实现从农田到农户同步增产增收。
邓正国说:“订单农业,是根据每天的米制品销售量计算出年销售量,然后和合作社洽谈所需水稻数量,再向农户租田或聘请他们管理,最后由公司保底价回收,从而形成一条闭环生产链。”为保障农户的合法权益,邓正国通过农村合作社与农户签署种植收购协议,公司为农户提供常年的生产技术服务指导(选种、育苗、插秧、水层管理、施肥、除虫等),公司统一收割,集中收购,现金结算,稳定提高农户平均收入。
随着科技的发展,邓正国的“作战地图”不断拓展,还在金塘镇创办了茂南区丰田智慧农业专业合作社,让科技赋能大米产业。据介绍,该园是集智慧农田、智慧粮仓、智慧温室水培实验基地、农业种植信息平台服务、园区检测中心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为让农户及时掌握新技术,邓正国组织专业人员不定期到田间地头举行培训班,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农户传授新技术,以青春的热情和专业的知识,拉近与农户的距离。他说:“农民不是没技术,是缺带路人。就像带兵一样,得手把手教,先让他们信你,再跟你干。”
2024年,在邓正国的带领下,万粤食品进一步辐射带动了周边约200户农户增加8000亩粮食种植面积,早稻种植面积扩大到了5000亩。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金塘镇丰田、塘桥、南埜等村的农业产值,还推动了连片智慧农业的发展,其产品畅销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为加快农业生产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细化消费市场,以米制品传递本土文化
经过16年的创业打拼,本地业务趋于稳定,邓正国付出的努力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2020年,他带领团队在建行杯“第二届”广东省退役军人创业大赛荣获二等奖;2021年3月,万粤食品有限公司获得茂名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的称号;2021年10月,荣获广东“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乡村振兴企业组铜奖;2022年12月,获得广东省第八届“粤桂同创·山海振兴”青年创业大赛第一名。
但邓正国的目光从未局限于此,他以年轻人敢闯敢拼的劲头,积极向外发展,跑广西、海南、江西等地,在接触大型河粉厂的过程里开阔了视野。“如何将生产机器化、标准化、程序化带进茂名传统河粉米粉行业?”成了邓正国一段时间里思考最多的问题,因此,其身影便开始频繁出现在广交会、广州世界农业博览会、首届世界米粉大会等和食品相关的各种会场。在这些会场里,他与同行交流经验、学习先进技术、寻找合作机会。
同时,邓正国成立产品研发团队,科学分析地域差异、饮食习惯、货运周期、客情服务及产品形式,针对南方和北方口感及各地口味对米粉进行研究调制,进一步细化消费市场,开发了遵义羊肉粉,过桥米线、螺蛳粉、桂林米粉、沙煲粉、濑粉等系列大米制品。
据统计,万粤食品河粉类每日销售量超10吨,米线类餐饮装每日销售量超3吨,米线类家庭装每月约1万包,用于上架超市逾50家。
卖好产品之余,邓正国不忘卖乡村文化。记者看到,万粤食品的产品展览柜上,一份份色彩斑斓的纯天然果蔬米粉礼盒装,以及印有“茂名”两字的白色礼袋格外抓人眼球。“希望公司卖出去的不仅仅是产品,而是一种能弘扬茂名文化的载体,通过包装传递出特色本土文化,让更多消费者了解茂名。”邓正国说,为发力文化振兴,接下来还将推出米粉伴手礼,包装为茂名乡村振兴明信片礼盒。
进军新目标,着力开发茂名功能性大米
对于未来的大米产业发展,邓正国设定了新的目标——他计划从加强自身产业体系建设和扩大市场份额两个方面着手,以青春的创新思维与蓬勃干劲,引领产业迈向新高度。
邓正国将继续深化大米产业链的发展,致力于提升每一粒米的附加值,并着力开发茂名功能性大米。他提到:“自去年下半年起,我们公司已与广东省农科院携手合作,在几十亩土地上试种了稳糖大米(胰糖米)。目前,试验田的作物生长状况良好,并已成功销往浙江杭州。”他继续说道,“希望通过稳糖大米等功能性大米,解决特殊人群的饮食难题。未来,我还计划利用这些功能性大米开发速食米粉、米饮等产品,进一步提升大米的附加价值。”
未来2至3年,公司发展规划主要聚焦于成为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邓正国也将继续优化线下销售渠道,积极参与各类博览交易会,并与连锁超市、大型商场、餐饮连锁店、机关饭堂、各类高校饭堂等保持紧密且深入的商业合作关系。在线上领域,公司将进一步拓展淘宝、抖音、快手等平台,以增强品牌影响力。目前,公司在这些平台上的粉丝数量已经突破几千人。
从军营到稻田,邓正国始终保持着军人的本色,用责任和担当书写着自己的创业传奇。作为一个企业家,他不仅把退役军人在基层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形象展示得淋漓尽致,而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热心公益事业,慰问五保老人、退休老兵、外省务工人员、关心失明人士、扶贫助学等,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如今,他的“一粒米产业链”,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为乡村振兴、农民致富贡献了力量。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青春与梦想交织,邓正国和他的万粤食品正向着新的目标,大步迈进,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青春奋斗篇章。
(扫码看专访视频)
策划:李健
统筹:邓义深 余虔虹 邓巴烽 郭瑞祥 柯泽彪
执行:邓巴烽 郭瑞祥 柯泽彪 张玉微
执笔:李君平
摄影:温松媚
栏目主持:赖碧怡
视频摄制:黄宇彬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朱武军